I feel like to be a good researcher, we need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where to put our energy. There are always so many directioins for going and we even don't know where to start. 
 
Just like right now, I actually don't know where I will go. But I do bielive that I will find my way to go. I admire a lot of people who can contribute a lot for their fields. And enjoy the feeling of useful.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trying and struggling, for the future and for the dream. 
 
There are several ways we could do:
 
. read materials, even just scan them, to make sure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uch as skim NIPS paper, the famous paper in your field. and the good papers from the famours group. 
 
. keep learning things. Every day, learn something --- no matter how trivial it is, even use a little time per day. What we need care is that we need to recall, think and digust them.  
 
. Read the materials related to your future field first and then pursue the broadness.
 
. Keep reading some methodology paper of how to do research. 
 
. Learn by doing.
 
 

旅行归来,路在前方

从3月18号(上周五)下午四点多和Sealeen离开家,到今天3月23号下午四点多钟到达家,我们和朋友一起在美国加州旅行了5天时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北美离家20mile以外的地方旅行,可谓是精彩连连,美景尽收。
 
在北美,公路旅行是很流行的生活放松方式。 我,Sealeen,jimei和Maker一起租了一辆现代的SUV,从Merced出发,经过Bakersfield,穿行至Death Valley。这是美国加州一个很大的国家公园,以荒漠风光,连绵矿产山脉,和典型的加州阳光为特色。一路上我们开车穿过一个又一个景点。
 
第一天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们驱车前往Death Valley,傍晚到达camping营地。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扎帐篷。当天冒着风和小雨扎营,以为会大雨滂沱,结果过了不一阵就风和月丽,繁星满空。 我们烧烤,煮泡面,享受了一顿不算丰盛但绝对美味的野餐。第一次在帐篷里打扑克牌,在睡袋里睡觉。这些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是旅行途中最大的享受。
 
第二天,我们hiking了一段矿山峡谷。狭窄而奇异的通道,两旁各种颜色和纹理的岩石,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那天去离营地不远的小沙漠步行,是最为惬意的情节。坐在大沙堆的顶端,俯瞰周围的沙漠景观和远方的山峦,人的思想没有一点杂念。用手摸着细而柔软的沙,挥舞在空中,看它们随风飘散,才感到生命和自然是如此相似。过去的种种就如同这些沙,从手上溜出去,消散在风中,唯有手中此时握着的沙才是此刻真实的拥有。
 
在参观完一个深谷中的Castle之后,寻找一个可以洗澡和休息的地方是我们主要的目的。傍晚,我们在Beatty一家Casino的旅馆落脚。我发现大家一起看Big Bang Theory,比一个人看要有意思的多。
 
第三天,我们驾车绕death valley的南半部绕行一圈。Maker是个摄影爱好者,一路上都拍照。后来我们来到Zabriskie,这是Death Valley最美丽壮观的景点之一。坐在山巅的座椅上,可以俯瞰周围的火山地貌和多种颜色的矿石山。在靠近傍晚的阳光映照下,绚烂的光轻吻山谷的沧桑,让你说不出话来,但是能够感受到一个字的含义:美。  我和Sealeen在那里拍了很多阳光下的照片。
 
我们从顶端开始,走到下面,围绕那个区域hiking了一圈。比较有意思的是不管最开始你是否看得到路,或者感觉应该没有路可以走过去,只要走到你能够走的路的顶端的时候,总能够有路在前方延伸,走到我们想走到的地方。 回到顶峰,Maker在此地拍日落。而我们也见证了Zabriskie的神奇日落的全过程。
 
那天,我们在离Death Valley Visitor Center很近的营地扎帐篷。比先前的地方好扎营许多。而且营地附近有很方便的洗漱之地。在visitor center的shop买的土豆,洋葱,面包,烤肠和培根,成就了我们那晚的丰盛的烧烤晚宴。喝着lighter的啤酒,吃着用自己烤制的食物做的Sandwich,欣赏着繁星满空的景象,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后来我们和Maker一起爬上附近的山头去看他拍摄的夜景照片。不多久在山头上看到了明月初升的景象:之间月亮从一点月牙开始,就像坐电梯一样很快跃升到山头上,然后缓慢上升,越来越亮越来越圆。我们关掉所有的手电筒之后都能清晰的看到脚下的路,以及远方的山。 山坡上的反射光,仿佛让我们有了一种这不是月亮而是太阳的错觉。 在山顶hiking了一小段之后我们就会营地睡觉了。
 
第四天(周二),天气大好,阳光灿烂,白云朵朵,我们一路上驱车穿出death Valley前往Antelope Valley。 在途中一起去全美最低点的Badwater 干盐湖,走上去看了一下盐湖地表。才发现盐湖表面是毛茸茸可爱的一层。
 
那天傍晚,我们赶到Antelope Valley,在Poppy reservation的区域Hiking了2mile左右。 话说当天左边的天际一片很大的乌云,而我们hiking的坡区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的美丽:坡上有小黄花,还有橘黄色的poppy花,紫色的花丛,在柔和的日光下随风摇曳。风中带有草原的气息,hiking在这种地方让人心灵感受到强烈的清新的大草原的气息。
 
当天夜晚我们赶回了Merced Jimei的家中。 一夜睡得很安稳。
 
今天的返回也非常的顺利。 回到伯克利的时候是阳光与乌云同在,但阳光灿烂。
 
这一路的风景让我们开心,忘却了所有无端的烦恼,回到了最原始的开心状态。希望以后的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旅行,去体验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
 
 
 
 
 
 
 
 
 
 
 
 
 
 

good morning

I like drinking milk and ceral mixtured liquid in the morning. The most enjoyable part is to drink with Sealeen together. Some wise people said life is the current moment that you enjoy your life. Although we have so many things at hand, we couldn't wait and let the current happiness go away from us.
 

finish it and focus on important thing

I hold the teaching review section today from 4 to 8PM. It's a long time but I don't feel tired. Sometimes, if I found what I did is helpful to them, I will be happy.
 
This semester I am so busy and actually don't have much time to take care of them. I know some students are stressed out. Because this course is hard for them,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don't have any experience in Statistics before. Sometimes, I see one or two students have stress at face. and some students tried theire best to learn and ask questions.
 
As I have discussed with one student in the section, life will be more or less struggling for something at a certain point. But that's life. You nearly always have something you cannot do it quite well and always have something that you can do quite well in fact.
 
There is no doubt in my heart that I have tried my best to prepare for them. A student wrote "Thank you  --- Student Zhang " in  Traditional Chinese (謝謝 -張同學) on the board. I guess because I wrote an entire board about the major points and some useful tricks that I think might be valuable to them.  There were 6~8 students studied there to the end.   And most of them appreciate me a lot when they leave. That's not because of compliment, but because I have tried.
 
We cannot satisfy everyone. And we can always do a decnt job. I don't want to find an excuse to escape from the responsibility to do my best when I was teaching. Everytime you tried your best, you will find your benefits from it. But Of course, I will rank the important things first.
 
 
 
 

生活中,有你,有我,有自由

很久不曾高声唱歌,但我知道。我还是热爱自由,热爱自己的世界。只是如今,我的世界,开始渐渐的温和,切入更多的更广的感受。
 
人需要专心,也需要更广的关怀他人。

I am good

I have figured out a trick of this 215B homework. Just use a little bit time.
 
so try is a good thing for us. In a good shape and keep trying. Nothing is easy in the first galance, but most of thing is not hard after second trying.

Re: 世间多少事,自古乃浮云。人等不识之,攀比狂热求。

可以去热爱研究,学会去热爱工作,但是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当成一种负担。
 
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要保持清醒。 多学习和思考,去明白和懂得事情,去学着做事情,而不是计较太多的得失荣辱。


 
2011/3/12 Hongwei <hwli.cal@gmail.com>
经常看见身边的很多人比较谁的工作做得出色,想要通过paper的数量和地位等证明自己比人高一等,羡慕嫉妒谁的publications多,谁跟的老板牛,谁工作找的好,谁过得比自己风光等。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才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国, 狂热的追求paper的数量,灌水的会议水平有多高。做工作的时候在乎的不是去理解问题,真正的解决问题,而是找一个所谓的“新点”,将东西灌出去,中了就行。 然后就觉得自己值得了,了不起了。你看,我发表了多牛的文章,云云。 后面的人也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只是一味的跟风,并且还喧哗的应和。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看法的浮躁面,让我们很多人失去的思想的理智,随波逐流的按照别人的价值观来计划自己的路。 很多人羡慕那些有名的研究者做出了多么出色的工作,觉得自己到了哪一步一定会如何成功、开心和幸福。但是啊,事实真的是那样子的吗?
 
如果看过2010年1月的新闻的人都知道Sam的去世,这个可以说得上是风生水起的人物:工作做得出色,名声也打了出去。发表的文章引用率非常高,包括著名的LLE,可是在science上发表的。同时他也做上了教授,拿到了tenure,人缘也好,合作也广,做什么都出色。 可是谁可曾想到这样一个大家眼里的风光人物会放弃生命。 他的一个朋友的博客上说:“But we know that his many responsibilities were great, and it is well understood that basically all sane researchers have legions of inner doubts. Having been depressed now and then myself, it’s helpful to understand at least intellectually that the true darkness of the now is overestimated, and that you have more friends than you think. Sam was one of mine, and I’ll miss him.” 
 
我们总是以为那些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引用率上了千的人物,应该生活在人间仙境了。可是呢,我们忽略了他们也是常人。 这些名啊利的,包括一时间的攀比上的小得势的虚荣心,让很多国人一直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他们习惯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结果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给套了进去。 总是在朝朝暮暮的饥渴中寻找安慰,却不知道人不会因为这些东西而真正让自己幸福多少。 我见过很多情商很低的天才,人聪明到让人赞叹,但是做人的境界低到让人感叹。 他们总是试图建立自己的优势心理,认为比得过别人才是自己高兴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倾向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Naive 啊。
 
如下几点值得记住:
。人生是不应该有如此多的攀比的。攀比只能让人更饥渴于名利这种身外之物,放弃内心的和谐和身上的幸福感。
。要珍惜现在,享受现在的生活和正在做的事。那些等我们有钱了,等我们有车了,等我们有名了,我们就会更快乐的假想纯属胡扯。
。遇到困难时,用心去克服。实在是解决不了时,暂时放一放。人生自古天地宽,没有什么是你非做不可的。除了爱与坚持爱。
。热爱生活,不要把目光过多的放在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可预知的困难上。
 
 
 
 
 
 
 

世间多少事,自古乃浮云。人等不识之,攀比狂热求。

经常看见身边的很多人比较谁的工作做得出色,想要通过paper的数量和地位等证明自己比人高一等,羡慕嫉妒谁的publications多,谁跟的老板牛,谁工作找的好,谁过得比自己风光等。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才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国, 狂热的追求paper的数量,灌水的会议水平有多高。做工作的时候在乎的不是去理解问题,真正的解决问题,而是找一个所谓的“新点”,将东西灌出去,中了就行。 然后就觉得自己值得了,了不起了。你看,我发表了多牛的文章,云云。 后面的人也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只是一味的跟风,并且还喧哗的应和。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看法的浮躁面,让我们很多人失去的思想的理智,随波逐流的按照别人的价值观来计划自己的路。 很多人羡慕那些有名的研究者做出了多么出色的工作,觉得自己到了哪一步一定会如何成功、开心和幸福。但是啊,事实真的是那样子的吗?
 
如果看过2010年1月的新闻的人都知道Sam的去世,这个可以说得上是风生水起的人物:工作做得出色,名声也打了出去。发表的文章引用率非常高,包括著名的LLE,可是在science上发表的。同时他也做上了教授,拿到了tenure,人缘也好,合作也广,做什么都出色。 可是谁可曾想到这样一个大家眼里的风光人物会放弃生命。 他的一个朋友的博客上说:“But we know that his many responsibilities were great, and it is well understood that basically all sane researchers have legions of inner doubts. Having been depressed now and then myself, it’s helpful to understand at least intellectually that the true darkness of the now is overestimated, and that you have more friends than you think. Sam was one of mine, and I’ll miss him.” 
 
我们总是以为那些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引用率上了千的人物,应该生活在人间仙境了。可是呢,我们忽略了他们也是常人。 这些名啊利的,包括一时间的攀比上的小得势的虚荣心,让很多国人一直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他们习惯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结果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给套了进去。 总是在朝朝暮暮的饥渴中寻找安慰,却不知道人不会因为这些东西而真正让自己幸福多少。 我见过很多情商很低的天才,人聪明到让人赞叹,但是做人的境界低到让人感叹。 他们总是试图建立自己的优势心理,认为比得过别人才是自己高兴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倾向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Naive 啊。
 
如下几点值得记住:
。人生是不应该有如此多的攀比的。攀比只能让人更饥渴于名利这种身外之物,放弃内心的和谐和身上的幸福感。
。要珍惜现在,享受现在的生活和正在做的事。那些等我们有钱了,等我们有车了,等我们有名了,我们就会更快乐的假想纯属胡扯。
。遇到困难时,用心去克服。实在是解决不了时,暂时放一放。人生自古天地宽,没有什么是你非做不可的。除了爱与坚持爱。
。热爱生活,不要把目光过多的放在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可预知的困难上。
 
 
 
 
 
 
 

我该和你们学些什么 zz

 
 

Sent to you by Harvey via Google Reader:

 
 

via 专家博客 on 3/2/11

赵老工人 是我的师傅,我是他的关门弟子。他教我创意,教我学习,教我聪明的思维,教我敏锐的观察。我在摇晃的铁皮火车上读过他的7W字著作《一年时间,从菜鸟到总监》 ,那时候我正被因为一系列不着调的事情被中外媒体媒体追着采访,并时刻在内心里小小的骄傲着自己的天赋与聪慧是多么可人。但是在合上电子书的那一刻,我开始很认真的思考很多事情,那是今年一月初的某天下午。     暖乎乎 是我的读者,我是她的网友。某天我周末加班她在线,某天我半夜加班她在线。我很怨念的觉得找到了难友。她轻描淡写的说,她的客户就是一周上六天班,所以她也理所当然的上六天班;她想要开始学写财经类文章,于是只能晚上自己练习。     他们初入职场都在国内公司,他们Entry Level时候待遇还不如我实习生时候;他们的教育背景都不显赫,他们都没有读过MBA,他们大学的专业与后来的工作毫无瓜葛;他们初入职场遇见很多困难,被人骂过,深夜睡不着觉,为自己的未来焦躁过。     我在名声显赫的国际公司,公司在业界的国际排名位居前三;我Entry Level的工资不高但也不低,我有很好的福利和一分不差的保险,我看大小多少病都不用花钱;我有leader每天和颜悦色的哄着,一不高兴就有人来关切的问哪儿不满意了。     此时此刻,他们在读书,在工作,在讨论下一个提案的创意是否有超越过前一个  此时此刻,我在吃寿司,在挑剔,在抱怨工资和福利涨幅怎么那么慢。  他们都盛赞我的聪慧、敏锐、勤奋、大胆,像发现一个宝贝一样看着我。  我越来越多的注意到,那个正在慢慢流离所失的我自己。  我读过他们的文章,一字一句的读过,却感到,那是久违的,远远的自己。     最近接触了很多在国内公司就职的朋友,却惊异的发现很多那些从不曾发现的光点。比如他们的工位人挨人却没人抱怨;他们的加班餐补只有15块,电话费只报销50块,他们很满足;比如他们经常加班到半夜2-3点却任劳任怨;比如他们其实能力很强,但却很谦卑。     我是被惯坏了吧。     我老看那些虚无缥缈的文艺书籍,我老宅在家里固步自封,我9个小时9个小时的睡觉。我上班迟到,下午五点半就想着跑;我自认为工作做好就OK,超越不过去就维持现状;面对IDC数据报告,没有感觉,看后关掉。这样的日子多久了?我有多久没有超越过自己了?我有多久没有仔细的看看我手上的每一份工作,多久没有要求推翻所有的创意重来,多久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能力的提升上了?     我有多少次闲聊是和朋友抱怨工资低,机会少?我有多少次扯淡是和我妈说我想跳槽?我有多少次觉得这个平台给不了我我想要的各种美好。     问题是,谁TMD承诺,我去哪儿,哪儿就该给我各种美好?     赵老工人现在是中国创意圈的大师了,买书论盒儿买,一个月读90份报纸杂志,到访过一次家里,各种创意书、商业书、广告营销术满地都是;他习惯每天上地铁的时候买份新京报,他习惯各种行业消息都要了解,他逛遍了北京的博物馆、天文馆、展览馆……;他会细心的留意大街上的所有广告,地铁里,公车站上,手机上,仔细研究每一个品牌与广告语的关系,如果看不出来关系,那就去上网查背景,去请人吃饭来了解学习……他花了很多钱看书、请人吃饭、请教学习……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自己的进步,研究国际级大师们的作品…..他通宵通宵的想创意,做Case,赢下一个个大奖,一出手就会赢得无数掌声…….于是,不到30岁的他……我就不用形容词来对比我自己了……     说说我吧,我买书也论盒,比如高木直子的漫画;我上地铁也读字,我读每天推送的《糗事百科》和"草蛋网";我也逛各种馆和园,我是去动物园和公园;我也看路边广告,看不懂的骂人家"谁做的啊!神马破玩意儿!"我花了很多时间在骗吃骗喝,坑蒙拐骗上……我通宵通宵的刷网,看豆瓣傻乐,刷淘宝消费……我仗着自己的聪明,一次次混了过去……我告诉很多人要勤奋,要努力,要奋斗,却偏偏在日渐安定祥和欢乐的气氛中差点忘记我自己。     我从来不在他面前显摆我有多棒,我从不对他的各种教导和箴言做任何反应,他每次夸赞我聪慧有灵气我都压力很大~~~对比他,我就一草包啊!草包啊!草包啊!草包啊!草包啊!草包啊!     今年过年,在家14天,我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工作第一年,我各种迷茫徘徊找不着北;工作第二年,我写博客,我写书,我当讲师,我开专栏……其实我不笨,我不坏,我也不混,我只是不上心,我只是心去了别的地方,对不对?那些博客、书、讲师、专栏所带给我的荣耀,在23-24岁的那一年,蒙蔽了我的内心和双眼,面对众多岔路口的时候慌了神。那些仅用我小小的天赋和聪明就达成的事情,让我误以为自己这样晃荡下去,也会活的不错,让我误以为这是一种洒脱和豪迈。     我也见过很多人,他们身兼数职,他们有各种标签来标榜自己,他们恨不能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全能型人才,可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记清过他们的名字。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只会残留 ;当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还会来嗅……     我从不立什么军令状,也从不发誓要证明给谁看,我只确定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知道我该和你们学些什么,我明白自己不该再辜负你们遇见我时珍贵的眼神和满怀的欢喜。     暖乎乎说:"如果你本身有在努力,看到别人的奋斗经历,会常常觉得与我心有戚戚焉。如果你不上进,别人的经历于你而言就是故事,没有共鸣,更谈不上影响。"     谢谢你们,提醒了我从24岁之后的生命。    博客同步更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197343010179ur.html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Re: 生活中的五个球

多少良言,都是发自肺腑之言。多来读读吧,让自己的心扉敞开,去感受这生命的馈赠。
 
我们有时候绷得很紧,却忘了自己来自哪里,要去哪里,为何要如此苦大仇深的生活。生活本不是一场比赛,每个人都是在跑自己的马拉松。不在乎暂时的状态。而在于自己的喜爱,对待生活的热情和享受。
 
我希望我明白这五个球是个平衡。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最后的一个结果,而是这一路上的平衡和责任心。
 


 
2011/2/19 Hongwei <hwli.cal@gmail.com>

生活中的五个球

摘要:不要匆忙的过着你的一生,那匆忙会让你忘了曾经到过哪里,也让你忘了你要去哪里。
几年前在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总裁Brian・Dyson说了一段有关工作与生活中其他事物间的关系的话。

想像生活是一个比赛,你必须同时丢接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而你不可让任何一个球落地。

  你很快就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它掉下来,它会再弹回去,而其他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制的,如果你让这四个球其中任何一个落下来,它们会磨损、受损甚至粉碎,而一旦落下,它们将不再和以前一样。

  你必须知道并在生活中设法求得平衡,但要怎么做呢?

  不要认为你应该与其他人做比较,这只会降低了你原有的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很特别的。别人认为重要的事不是你该列为遵循的目标。只有你才知道什么最适合你。

  不要将贴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你必须将他们视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们。没有他们,生命将失去意义。

  别让你的生命总在依恋过去种种或是寄望未来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个当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当你还能给予的时候别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有无限延伸的可能。

  别害怕承认你并非完美。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脆弱的细丝紧密地串绑在一起。

  别害怕遇到危险。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些机会学习勇敢。

  不要说真爱难寻而将爱排除于你生活之外。最迅速找到爱的方法就是散布你的爱;最快速失去爱的方法就是紧紧地将守着你的爱不放;维持爱最好方式就是给它自由。

  不要匆忙的过着你的一生,那匆忙会让你忘了曾经到过哪里,也让你忘了你要去哪里。

  不要忘记,心灵的详和是来自于感恩。

  不要惧怕学习,知识是没有重量的,你永远可以轻易的带着它与你同行。

  不要漫不经心地蹉跎光阴或口无遮拦。时间与言词两者都是,一放便再也收不回来。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步一脚印的旅程。昨天已是历史,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则是一个上天的恩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PRESENT(现在)的原因。


生活中的五个球

生活中的五个球

http://www.5xue.com/modules/bbs/viewthread.php?tid=198000&extra=page%3D1
不要匆忙的过着你的一生,那匆忙会让你忘了曾经到过哪里,也让你忘了你要去哪里。
几年前在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总裁Brian・Dyson说了一段有关工作与生活中其他事物间的关系的话。

想像生活是一个比赛,你必须同时丢接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而你不可让任何一个球落地。

  你很快就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它掉下来,它会再弹回去,而其他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制的,如果你让这四个球其中任何一个落下来,它们会磨损、受损甚至粉碎,而一旦落下,它们将不再和以前一样。

  你必须知道并在生活中设法求得平衡,但要怎么做呢?

  不要认为你应该与其他人做比较,这只会降低了你原有的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很特别的。别人认为重要的事不是你该列为遵循的目标。只有你才知道什么最适合你。

  不要将贴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你必须将他们视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们。没有他们,生命将失去意义。

  别让你的生命总在依恋过去种种或是寄望未来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个当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当你还能给予的时候别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有无限延伸的可能。

  别害怕承认你并非完美。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脆弱的细丝紧密地串绑在一起。

  别害怕遇到危险。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些机会学习勇敢。

  不要说真爱难寻而将爱排除于你生活之外。最迅速找到爱的方法就是散布你的爱;最快速失去爱的方法就是紧紧地将守着你的爱不放;维持爱最好方式就是给它自由。

  不要匆忙的过着你的一生,那匆忙会让你忘了曾经到过哪里,也让你忘了你要去哪里。

  不要忘记,心灵的详和是来自于感恩。

  不要惧怕学习,知识是没有重量的,你永远可以轻易的带着它与你同行。

  不要漫不经心地蹉跎光阴或口无遮拦。时间与言词两者都是,一放便再也收不回来。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步一脚印的旅程。昨天已是历史,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则是一个上天的恩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PRESENT(现在)的原因。

大學生出去的說話技巧

雖然我已經工作兩年了,並且在工作中一直都很上進,可是這篇文章對我現在依然很受用,希望大家用心閱讀,或許對你有幫助.。

 

 

 

. . . . 切記,,,,會說話,減少奮鬥30年

第一:不要認為停留在心靈的舒適區域內是可以原諒的。 

 

 

每個人都有一個舒適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是很自我的,不願意被打擾,不願意被push,不願意和陌生的面孔交談,不願意被人指責,不願意按照規定的時限做事, 不願意主動的去關心別人,不願意去思考別人還有什麼沒有想到。 這在學生時代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有時候這樣的同學還跟“冷酷”“個性”這些字眼沾邊,算作是褒義。 然而相反,在工作之後,你要極力改變這一現狀。 否則,你會很快變成雞尾酒會上唯一沒有人理睬的對象,或是很快因為壓力而內分泌失調。 但是,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學生期所處的舒適區域,比別人更快的處理好業務、人際、輿論之間的關係,那就能很快的脫穎而出。

 

 

在會議上,一個停留在心靈舒適區域的人會消極的聽取領導的話語,消極的待命,很死的完成上級交給的事情,但從來不關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會想到多做一步,讓接下來的別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 而敢於打破這個舒適區域的人,敢於在適當的時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並在得到上級認可和指點之後把手頭的工作盡快的完成,並隨時接受別人的批評和調整。 (注意:永遠不要等待別人把你的想法說出來,這是典型的前者)

 

 

在工作上,當前者遇到一名新的同事,他會裝作沒有看見,繼續自己的工作。 殊不知新來的同事不久就變成了自己的上司。 而後者則大方客氣的自我介紹,並了解對方和自己的關係。

 

 

在聚會上,前者總是等待別人發言,並喜歡私下里評論對方的言語;如果這個桌子上沒有人發言,那直到用餐結束,也沒有人認識你。 而後者是勇敢的和一同吃飯的開始介紹和閒談,這看起來很困難,有時候會有失面子,但往往你會發現,對方是多麼希望能和你說幾句話。

 

 

以上只是很小的幾個例子,但是要說明的是,大學生在走出校園的同時就要在工作上把校園中的“隨意性”從身邊趕走,儘早的衝出自己的舒適區域,開始做好和這個社會交流的準備。 

 

 

 

開始工作之後的十個不要----(二) 

 

 

第二:不要把“好像”;“有人會……”;“大概”;“晚些時候”;“或者”;“說不定”之類放在嘴邊。 尤其是和上級談論工作的時候。

 

 

我十分痛恨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晚些時候會把這個文件發給所有的人”;因為這往往預示著我必須時刻提醒他不要忘記。 同樣,以下這些言辭也會讓人覺得厭惡至極:

“到時候有人會把那些東西都準備好” 

“大概是明天” 

“明天或者後天客戶會過來拜訪” 

“好像他說……” 

 

 

一般是人都會這樣說話的,因為這樣第一給自己留下了廣闊的餘地,第二也不會給別人造成很大的壓迫感,好像什麼事情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似的。 說實話大學裡面再用功的人都有一半是混的。 一個人要么是在課堂上是混的,要么下課之後是混的。 兩個都沒有帶有混的色彩的人,要么是超級牛人,要么是神經病。 所以,就因為人人都在混的,所以校園是一個浪漫的地方,校園也容易讓人單純。 所以學生社團的工作往往是效率很低的,我現在回想起學校裡做的工作,當時還覺得挺賣力的,但工作了之後才開始感覺到什麼是效率。 當你進入了用金錢計算時間的地方之後,你要盡可能的避免在學校裡養成的這種習慣。 如果上級問你什麼時候能實施你給他的承諾,而你回答“今晚或者明天早上”這樣的答案對於他來說完全等同於你沒有回答,並且還給他留下了一個壞印象。 (當然,這樣的回答往往在學校社團,學生會工作中是常見的)

 

 

有一個寓言故事,一隻小老鼠剛剛出世不久,老鼠媽媽問小老鼠:你現在能看見了嗎? 小老鼠說:能。 老鼠媽媽說:那你能看到那塊紅薯嗎? 小老鼠說:是的。 老鼠媽媽說:那是一塊石頭,這說明你不但還看不見東西,你連嗅覺都還沒有。

 

 

似是而非的應答往往一樣會暴露出你更多的弱點。 可能是以下中的一個或幾個:

1.你之前沒有想到這個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你沒有責任心,認為這些並不重要。 

3.你應付上級。 

4.你不敢說真話。 

5.你喜歡逞能,答應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6.你不能獨立工作。

 

 

當你的上級在以上選項中懷疑的時候,潛意識中你已經同時具備了以上所有的弱點了。 

 

 

相反的看來,這樣的回答,總是讓上司惱火。 

第一,他的問題沒有得到回答,只是起到了提醒你的作用。 

第二,他依然需要記住提醒你,因為他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已經落實了工作。 

第三,他不知道有多少你已經做了的事情中,都是這樣沒有落實的。 (這點非常致命)

第四,往往因為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上司自己的計劃不得不被耽擱或推遲或不能給出明朗的結束時間。 

 

 

所以--------- 

甲問:你什麼時候能把要這個漏洞修好? 

乙說:我已經通知他們了,他們大概明天就會來修的。 

一天后 

甲問:維修公司什麼時候回來,你找的是哪家維修公司? 

乙說:好像他們說安排不出人來,如果可以的話,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下午就能過來。 

一天后 

甲問:漏洞怎麼還沒有修好? 

乙說:我晚點再問問他們。 

甲說:今天下午之前不解決,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第三:不要拖延工作 

 

 

很多人喜歡在學習和玩耍之間先選擇後者,然後在最後時間一次性趕工把考試要復習的東西突擊完成。 但是在工作中請不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因為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容不得你“突擊”。 又或者,當你在徘徊和徬徨如何實施的時候,你的領導已經看不下去,自己去做了。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往往我們總是想把事情從頭到尾全部想好了,才開始走第一步-----就摔倒了。 

 

 

舉個例子:我小學的時候第一次給我一個喜歡的女孩子打電話的時候,想像了各種情況-------1,她接電話的時候在做作業。 2,她在做作業,她媽媽接的電話。 3.她也很無聊,很想找人說話。 4.她正在被父母訓斥。 5.她正在想另外一個男孩。 6.她父親接電話。 7.她家正好來了什麼親戚,親戚接了電話。 8.她接了電話,但父母就在身邊,說話不方便。 。 。 。 。 等等等等。 我整整想了一個下午,想好了各種情況的心理準備和應對的策略。 然後勇敢的拿起電話機,按下了那幾個按鈕。 結果-------她不在家。

 

 

所以,當你徘徊不前而手足無措的時候,你要意識到你正在拖延工作。 徘徊是因為害怕這個事情可能發生的後果需要自己承擔或應付。 工作的時候需要一種起碼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管下一步是什麼狀況,我都能把它引導到我需要的那條線上去的。 另外,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時間,如果不知道,就趕快求助,或想辦法,苦惱和憂慮會給你更多的壓力也會把剩下的時間蠶食殆盡。

 

 

 

另外,警告一下:永遠不要想,我知道了,先把上級派的事情放一下,等這集《越獄》看完再說。 ----90%的情況下,你會忘記,或者來不及,因為這件事需要比你原先想像要更多的時間。 說做就做,一直是很好的習慣。

 

 

 

第四:不要認為理論上可以實施就大功告成了! 

 

 

這點太重要了,往往當真正實施的人開始做了才會發現計劃完全等於鬼話。 如果不親自實踐,做計劃的人會早晚被實施的鄙視。 永遠需要提升自己的辦實事的能力,而不是空談。

 

 

首先,如果你是做辦公室工作的,或者做策劃和計劃的。 請千萬不要把你自己都認為不太可能或者很難做到的事情,讓別人試試看。 比如,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在人流量很少的地方舉辦露天歌唱會。 這會讓執行的人覺得你在玩他,拿他做實驗。 沒錯,理論上,在任何地方都能舉辦歌唱會,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執行的人的心情是不一樣的。

 

 

其次,和執行的人討論你的安排。 比如,新來的你的下屬,你可以安排她坐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那是一個很難和大家接觸的角落,這可能比你什麼都不安排更差。 的確,理論上一個人要坐下來,需要的只是空間。 但事實上遠遠不止那些。

 

 

再次,不要奢望一切會隨著你的計劃進行。 理論上這個會議會持續兩個小時,但是,這是“不考慮在開場後的30分鐘全場都在調試話筒”,或者“場下沒有提出如此尖銳的問題”的前提下的狀態。 大學生已經習慣了把事情做到"理論上看上去很美"的程度了。 論文,ppt講演,考試,辯論賽…… 這些校園智商大比拼,都是教我們如何完美的做好“紙上談兵”的功夫。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搞定”事情的能力比想像的弱。

 

 

如果你是在學校的學生,測試一下自己,能否能搞定以下這些狀況: 

1.學校要製作一套校服,由你去尋找供應商,砍價,至少有三家公司的報價。 

2.學校保安抓住一個學生偷竊,怎麼處理? 

3.學校的一個很重要路段的路燈壞了,你能否讓它三天內繼續亮起來。 

4.食堂需要請一位專門燒清真菜的廚師,一周內到崗位。 

 

 

當你開始思考以上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思路和“看過去兩年這個公司的業績趨向,做出一個下個季度的市場策劃方案”要相差極大。 你會發現後者只要你做到“看上去很完美”,沒有人知道按照你這樣做結果會怎樣。 而上述的工作你只要一想,就會體會到不少的壓力。 因為你不處理好,結果就是明顯的失敗更大的問題就會相繼發生。

對了,這種感覺就是“工作”給你的感覺! 這就是“工作”和“紙上談兵”的差別!

 

 

 

 

第五:不要讓別人等你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別人放下手頭的工作來等你。 在大學中可能只是同寢室的人的幾句半開玩笑的抱怨,在工作上很可能導致你的潛在合作夥伴的丟失。

 

 

你在做一個工作的同時要知道別人的進度,而永遠不要落後。 

這不像是在考試,你比別人做的慢,別人可以先交卷,你到時間了做不完你自己承受扣分。 在工作中的情況是這樣的:這是一場沒有人能做完的考試,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張試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閱讀理解,有的人做的是完形填空,有的人做的是語法…… 然後大家做完了相互抄,這樣,所有人都做完了。 如果大家都把各自的部分做完了,而你卻還在沒有做完,那麼做得快的別人會開始做你的那部分題目,然後也是相互抄。 慢慢地,大家會發現你的工作量完全可以由另外人來代替,整個團隊中可以不需要你,這個時候,沒有人從你這裡得到試卷的答案,也沒有人會給你他們的答案- -------很不幸,你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請一定記住這個例子。 

 

 

 

 

第六:不要認為細節不重要 

 

 

在大學裡,往往做事粗枝大葉,看看差不多就行了。 相反,在企業裡管理的精髓就在於將簡單的事情做到細節。 一個慌忙尋找保險箱鑰匙的動作就很有可能喪失你晉升財務主管的機會。

 

 

公司的管理,其實需要的並不是把很難的事情做到90%----比如,優化管理層的核心工作流程、改變公司在當地政府面前的形象,提高產品質量,改善工作環境……而管理要做的是把每個簡單的事情做到100%-----比如,把公司的每個人的檔案都按照一定的規律整齊的存放起來、在門衛設立一個外來人員的簽到台、把會議室多餘的椅子拿走、和電視台講好下個禮拜三來公司做採訪、把試用裝送到客戶手裡、在生產的咖啡上加一個口子、給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拍照……等等如此。 如果你能把所有細節的問題都如實做到,那你才有開口升職的本錢。

 

 

很多人在畢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於是就和自己說:我以後做管理吧! 做管理? 問一下自己,如果,公司資產被偷竊了,所有員工士氣低下,辦公室雜亂無章,公司電梯又壞了,打印機沒墨了,採購計劃超支了,產品滯銷了,客戶遲到了……你願意解決這樣的問題,並從小事開始做起嗎? 想好了這些再考慮是否把管理看得太空洞了。

 

 

 

第七:不要表現得消極,僅僅因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的興趣所在。 

 

 

很顯然,在學生時代,當做到自己喜歡的時候,我們會pay200%的精力去創造,但如果是枯燥的事務,我們便懶得理睬,最好能有辦法應付過去。 但在工作上80%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繁瑣而看似機械的,如果僅僅為此而表現的悶悶不樂,那麼你會鬱悶更久。 要知道你的上司已經為這個項目夠煩惱了,你還想讓他看到你的表情嗎?

 

 

學會喜歡自己的工作,並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能學到些什麼上去。 如果現在你努力的抱怨工作,那麼接下來你就是努力的尋找工作。 盡量少用“有趣”,“好奇”之類的詞語來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實”,“有成就感”,“樂意”

之類。 

想想以下職位,你會發現生活中很多工作不是在等你有很好的狀態下讓你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1.高速公路收費口的收費員:一天都是面對一個小窗口,把一張卡片送出去,這樣要持續好幾年。 

2.學校食堂廚師:永遠在燒大排和雞腿。 燒一年。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還在孕育靈感,兩個星期沒吃早飯了。 

4.外科醫生:剛剛睡著,馬上叫我做一個3小時的手術。 這樣至少一周一次。

5.門市部銷售:產品不好賣,8點上班來就坐在店門口,一個人,坐到晚上6點,今天沒有一個人來,和昨天一樣。 

6.公交司機:我開車不用你指揮。 這條線路我開了三年了。

7.寵物商店店員:生意不好,還要一早就過來聽著20條狗的叫聲一整天,聽一年。 

8.公司職員:晚上兩點下班,第二天還要8點上班。 關鍵是路上還要一小時。 這樣已經一個月了。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是接觸了這個工作一個月或者才碰到沒幾個困難,這個時候抱怨的聲音最大。 

千萬不要想著去選擇一個有趣的職業,因為沒有那樣的工作存在。 沒有哪一“種”行業是開心的,因為如果有,那所有人都去干那個了。 最多試著問問自己本身的興趣吧。 self exploration。

 

 

 

 

第八:絕對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僅寄託在公司培訓上 

 

 

人絕對不可能經過一次培訓就脫胎換骨。 相反,集體培訓上學到的東西往往是最用不上的信息。 就像食堂燒大鍋菜一樣,總沒有你最想吃的菜,因為這樣做容易,並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學生很看重所選的公司有沒有培訓,這說明,你不但不知道這個公司做什麼,你甚至不知道怎樣學習這些技能。 

我的感悟是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學你想要的知識,也不知道你想要的知識是什麼,你只會做出兩種行為:1。 等待別人來教你,並且等待別人發現你不知道的地方。 2.尋找現成的答案並且拷貝。 期待公司培訓的人,就很大概率上是第一種人(不排除極少真正優秀的公司培訓)

 

 

許多的同學有這樣的習慣思維: 

因為,這個公司的培訓能結束達到多少多少的程度 

又因為,這個程度正好是我想達到的 

所以我盡力進這家公司 

因為我進了這家公司 

所以它自然會使我達到了這個期望的程度。 

 

 

我們把參加培訓和達到效果很幼稚的畫上了等號。 其實往往集體培訓上所得到的信息是最沒有實際操作價值的。 永遠不要期望單靠聽課,靠老師把同樣的東西給所有的人,你會得到比別人更多。 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觀察和思考自己的需要上,找到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觀察和實踐得到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知識。

 

 

所以,剛剛開始工作,什麼都不會,不要認為那樣是正常的,因為公司還沒有培訓過呢! 等我接受培訓了之後,我就全都會了。 如果你一無所知還等待別人會可憐你的無知而施捨你知識,那你會為你的無知而付出更多的智商。

 

 

 

第九:不要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是害怕的條件反射。 不要認為別人看不出這點。

 

 

我記得我小學裡的一件事情。 我一次作業沒有帶來,老師要訓斥我,說:你怎麼老是作業不帶?

我當時說:不是。 。 。 。 當我正要支支吾吾時候,老師說:什麼不是? 你帶來了沒有?

我說:沒有 

老師說:那不就是沒有帶! 什麼不是! 就是!

 

 

之後我就發現,我只是害怕承擔責任而條件反射似的就說了“不是”,仔細觀察一下周圍,你會發現,身邊有無數的人在用“不是”作為被責問之後的第一反應。 

其實現在很多人面對工作也是這樣,當上級責問的時候,很條件反射的就做出了推卸動作,然而這樣的動作,接下來往往是無力的辯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藉口。 這樣會讓上司感到你這個人很難溝通,並且很不真實。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無論什麼情況下,我指責一個人,他永遠是強調客觀。 其實這點才是學生最典型的特徵。 這說明他太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並受它們決定。 如果你和上司之間會出現以下類型的對話,想想是不是需要改一下你的處事方法。

 

 

甲: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給副總看你的報告! 

乙:剛才c在打印,我在等他結束,現在他大概好了吧,我去看看 

乙:還有點東西要修改 

乙:b也要把東西給副總,我因為等他 

乙:a他說我報告不用給副總看(a是乙的同級同事) 

乙:不知道副總在不在哦,他的門關著。 

乙:d他叫我幫他打印文件! 怪他! (d是乙的同級同事)

乙:我的杯子突然找不到了,在找杯子。 

 

 

 

不願意負責任的人的不利在於他會讓上司懷疑他的忠誠程度,因為上司給他的命令往往會因為一個小事情而被擱置或者打折執行,轉而被他人的意識所改變。 

 

 

 

 

第十:不要對自己說“我是大學生” 

 

 

這點包涵了很多信息。 

1.不要認為自己有多清高 

2.不要仍然以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 

3.不要感覺低人一等 

4.不要等待別人的關懷 

5.不要把這個作為犯錯誤自我安慰的藉口 

6.不要忘記搞清楚,公司究竟給自己的待遇是多少,老練些,這不是在做志願者。 

 

 

品格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確保人際關係質量的關鍵。 除此之外,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是尤為重要的。 有些人做好事會讓人感激一輩子,而有些人幫了別人卻可能費力不討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報,還讓人心存嫉恨。 將同樣的產品以相同的價格推銷給同一個客戶,有些業務員可能被粗暴地趕出門,有些業務員卻可能簽到大單,甚至被客戶奉為上賓。

人際交往的技巧是一個非常龐雜的話題,囿於篇幅,在這裡只能結合我的切身體會做一些簡單的列舉,掛一漏萬在所難免了。 

1. 多給別人鼓勵和表揚,盡量避免批評、指責和抱怨,不要逼別人認錯。 

2. 要學會傾聽。 不要說得太多,想辦法讓別人多說。

3. 如果你要加入別人的交談,先要弄清楚別人究竟在說什麼。 

4. 交談之前盡量保持中立、客觀。 表明自己的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對方真實的傾向。

5. 注意對方的社交習慣並適當加以模仿。 

6. 不要輕易打斷、糾正、補充別人的談話。 

7. 別人有困難時,主動幫助,多多鼓勵。 

8. 不要因為對方是親朋好友而不注意禮節。 

9. 盡可能談論別人想要的,教他怎樣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終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個有幽默感的人。 但是在講笑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只顧著自己笑。

12. 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13. 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盡量看著對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說還是在聽。 

14. 轉移話題要盡量不著痕跡。 

15. 要學會聆聽對方的弦外之音。 也要學會通過弦外之音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16. 拜訪別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別人可能忙於工作或者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 除非是非常緊急的事情。

18. 給別人打電話的時候,先問對方是否方便通話。 

19. 一件事情讓兩個人知道就不再是秘密。 

20. 你在背後說任何人的壞話都遲早有一天傳入這個人的耳朵。 

21. 不要說尖酸刻薄的話。 

22. 牢記他人的名字。 養成偶爾翻看名片簿、電話本的習慣。

23. 嘗試著跟你討厭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對方的隱私,不管是朋友還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當你與其中某個人交談,請不要無視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於認錯。 

27. 以謙卑的姿態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28. 給予他人同情和諒解。 

29. 盡可能用“建議”取代“命令”。 

30. 不要輕易做出承諾。 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盡可能做到


你,乐在工作吗?

 
 
 
新的一年,许多职场人对工作都有新的展望。有人问我:"别人说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自己却不知该如何判断,究竟是否该换工作?"

   

     嗯,理想的工作该如何定义,的确是个大哉问。

   

     我最常问职场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工作好玩吗?"

     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反应是不解:"工作就是工作嘛,又不是游戏,哪来好不好玩的!"

     要不,就直接回答:"一点也不好玩!"呵呵!

     仔细追问下去,他们觉得工作千篇一律,一点都不有趣,而在听到"乐在工作"的概念时,总会瞪大了眼嗤之以鼻、

   

     让自己乐在其中的理想工作,真找得到吗?

     当然可能。而且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其实是你我应该努力达成的目标。

   

     要怎么做呢?

     美国企管顾问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有个好答案:"当一份工作可以让人同时发挥技能、获得乐趣,以及感到有意义时,那就是一份你合适的职业。"

   

    ✿ 发挥技能

     先评估自己所拥有的技能。许多人看自己,着眼点是放在过去的工作职称及经历,例如"我曾做过营销经­理"等;然而你我看自己的眼光,更该落在所拥有的工作技能上,例如"我拥有营销知识,还有极佳的人际关系技巧、活动企划及执行能力,以及媒体关系等等"。对了,这么一来,找工作时不只看经­历,更应以这些技能,去寻觅合适自己的发挥空间。如此一来,在挑选转换的跑道时,就多了许多可选择的可能性,找到合适工作的几率自然上升。

   

    ✿ 获得乐趣

     不妨利用时间多方接触尝试,找出自己觉得做起来会兴致勃勃的事儿,能将工作与乐趣相结合,乐在工作就易如反掌。

     一位在职场多年的HR,发现自己非常享受为同事答疑解惑的成就感,于是去上了讲师培训课,更上层楼,现在已成为优秀的企业内训讲师。

   

    ✿ 感到有意义

     理想工作的第三个元素则是:"感到有意义。"

     工作的意义,的确值得每个人深思。事实上,每一个工作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及价值,就看我们怎么挖掘。举例而言,身为银行柜台服务员的人,若只认定,这不过就是一份"收钱付钱的活动",那枯燥心情必可想见。

     然而,若能察觉工作为顾客所带来的变化,就能重新定义这份工作:"因为我,顾客们能如愿以偿做好财务安排,获得安心自在……"

     如何?这下做起事来,是否感觉完全不同?

   

     只要能将自己的技能、乐趣及意义找到交集点,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也就会依样成形啦。

   

     而我的观察是,有许多人其实坐拥理想工作,却仍然不觉得乐在工作,其中的关键,其实在于自己找不到好玩的感觉。

     好玩,真的很重要!

   

     嗯,先让我介绍一个好玩高手。

     有一次我家里换冰箱,一个愉悦的男性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张小姐,你的冰箱宝贝到喽,快开门迎­接吧!"门一打开,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黝黑而灿烂的微笑,高大壮硕的身躯把大冰箱轻松地放上了手推车,这时他双手抓稳了手把,嘴巴开始发出声音:"准备倒车,哔、哔、哔、哔",跟着他就把推车往后推­,定位后他又开口了:"开始前进,往目的地厨房进攻,路人张小姐请小心!"一边前进,他并一边模仿汽车引擎发动的声音:"轰隆,轰隆!"

站在旁边的我,为这个出其不意的表演笑弯了腰,这个冰箱买得真是太划算了!

     Bravo!我忍不住鼓掌叫好起来,谢谢他的精彩演出。

   

     这位送货的工作情商高手,懂得掌握每一次工作表现,用创意十足并自树一格的独特作风来影响他人,创造出当事人永难忘怀的情绪经验,不但让自己开开心心,也让别人乐不可抑。

     这点,就是"好玩"的真正精髓。

   

     因此,事实的真相是,世界上没有好玩的工作,只有好玩的工作者

 

     而好玩,真的很重要。因为心理学家们发现,在有趣的情绪中工作,我们较能维持专注,而创意也比较丰富。另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增,也更有弹性及适应力来面对挫折。整体而言,觉得好玩的积极心态,会让你我的工作效率大增。

   

     你,乐在工作吗?梳理了理想工作密码,就能开心找到自己乐在其中的理想工作!
 
 
转自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利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24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诗歌朗诵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hehe

 在某个特定阶段,谁都可能是瓶中的苍蝇或蜜蜂,在过程中的时候,永远不知道出口在哪里,在路上的时候,永远看不到哪一条路才是捷径。其实,有些时候,只要你开始走,每前进一步,都有更多的可能,就算你瞎扑腾,也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成功的人总是经历丰富,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们先是经历了足够的失败,才慢慢聚焦一条路,然后深入地走下去。

走着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我们美好的时光里
 
我不曾真实的安心过,不曾真切的爱过此刻的生活,但是现在,我想,我好想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身边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因为疲惫而倒下,请给我一个勋章,一个简单的勋章,奖励我为了我们的生活而如此热爱生命。
 
多少人都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但是我们要学会满足,并且往前走,热爱路上的风景。
我们要爱我们自己,爱的深沉。哪怕是含着泪水,也要抱着我们的希望,一步步的走。
我们不求出人头地,我们不求卓尔不群,只求在我们所能企及的世界,留下我们真诚的脚印。
 

去吧,去战斗吧

我们就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吧。
 
如果注定我们要经历狂风暴雨般的磨练,就让我们的意志随着我们的拼搏而成长。人这辈子啊,有多少时刻会面临很艰难的挑战,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路走得轻松,就在年轻的时候迎接更多的挑战吧。
 
我们终究会感谢生活,赐予我们磨练,让我们从心到人都经历成长。就好比这次teaching,既然别人做teaching的同时能够做好其他事情,我也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多多学会宽容和体谅,不要太刻意的去和别人争夺。注意,很多人总想给自己争夺更多的资源,也未必能够利用好。而很多人利用有限的资源,也能够做出了不起的事情来。

那么多的美

说好了去hiking,当然要出发。
 
在这样一个阳光充沛的午后,洗干净两个苹果,灌好了半瓶水,连带小卷纸塞进书包,拉上Sealeen,骑着单车就开始往前飞奔。
 
校园里面的山,自从来起就没有爬过。以前几次和朋友开车从北门的路往上飙,不到半路就遇到LBL的大门,被拦截下来。
 
这次,我们有备而来。手上握着已经查好的地图,看清楚了路线,从I-House的旁边绕行而上。
 
上山的路并不陡,步行节奏适当,不会觉得太累。
 
山腰的公路旁,坐下来喝口水的时候,回望过来的路。树木成林,阳光照在路上,泛起的白光让两旁的树木看起来更立体、更挺拔。而转过头来,前边的小溪旁就是一棵树。是的,一棵树。
 
当你在屋子里面呆了很久,到外面就算看到一棵完整的大树,你也会觉得是一种美,更何况这样的一棵树,树干崎岖,布满青苔呢。穿过层层树叶撒下的光线在青苔上画出斑驳的涂鸦。
 
一路往上,穿过植物园,穿过停车场,爬过一段很陡的路坡,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整个Bay Area,SF city,两旁的山麓,Marina,还有近处的街景和校园。
 
铺开半路弄来的报纸,我们一屁股就坐在了一片树荫下。脚的前方就是一片青草地,后方是公路。左边是转了个弯的山峦,像一个屏障,山顶上稀疏的数目,可以穿过它们看见远方的天空。右前方是被太阳炫白的湾区俯瞰图。
 
有风轻轻吹来,拂动额角的头发。脚下的青草也微微摇摆,像牵着手的唱着歌的孩子们带着微笑。
 
书包里的两个苹果,一个脆,一个红。拿出那个脆的,吃的时候才发现时如此的香。谁说脆苹果不好吃来着?
 
转过几个弯,走过几个坡,就到了LBNL的大本营。“神奇绿巨人”这部电影就在此地采过景,我还记得Hulk从左边那个建筑里破顶而出,俯瞰整个地区夜景的镜头。那边有一个带喷泉的小广场,喷泉旁边是一条鲸鱼的雕塑,靠山的一边躺着一个DNA螺旋结构模型。喷泉上躺着一个午睡的人,鲸鱼上趴着几个欢快的孩子,而靠近海的方向的那边,我们看见有一些人欣赏什么。 后来走过去一看,原来这是一个很适合俯瞰Bay Area的地方,视野比之前我们看到的开阔。从左右到右,从近到远,所有我们熟知的地方都尽收眼底。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区,从城市里路面上熙熙攘攘的车的反光就可以知道。
 
我们的目的地是陈省身先生曾经创立并工作过的数学研究所,本来以为很远,结果发现沿着一段弯折的上坡的台阶就可以到达。走到上面,已经没有更上的路了。看到了Shing Shen Chern Hall,和17号Guass路。墙面上印着各种几何拓扑图形和公式,另外一边还有Klein Quadratic的雕塑,有一面墙上印着一些人的名字,而雕塑的另外一边是一块非常干净的黑板,有粉笔和黑板檫。
 
绕到另外一边,是一级级上去的台阶。我们本来想找到数学研究所的正大门,就绕了上去。发现那里是一个供人们休息讨论问题的地方。干净的木凳木椅,摆在一个观景台之上。观景台前面是半个山坡,绿色的草地坡前面就是一排大树,而右手侧方是海景。阳光正好照下来,朴素的木桌椅有一种很温暖舒适的感觉。我们坐下来。周围除了我们没有其他人,只有草地上几个寻食的雀。这种安静而生机勃勃的场景让人内心有一种很安详的感觉。就想在这里静静的坐着,看看远方连绵的山峦,看看近处的树木,然后闭上眼享受那种阳光温暖而不灼热的抚摸。这真是一个不舍得离开的地方。毕业的时候,要记得再去一次,去那儿看看自己的心愿是不是都实现了呢。
 
这一天看到了这么多的美,让我觉得这个假期其实很美好。生活中如果偶尔有时间去感受一下身边那些美的东西,是不是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了呢。我想心态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记得来时我总想一定看到MSRI的大门才算好,而冲着这个目标来,一路上看到的美景才是我最喜欢和珍惜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事,或许期待的结果只是一个导引,而过程上的体验才最为重要,而至于最后是否真的严格的得到了曾经想象的结果,或许那个时候的你觉得,一点都不重要了。
 
沿途的美才是最美。
 
 
 
 
 
 
 
 
 

那么多的美

说好了去hiking,当然要出发。
 
在这样一个阳光充沛的午后,洗干净两个苹果,灌好了半瓶水,连带小卷纸塞进书包,拉上Sealeen,骑着单车就开始往前飞奔。
 
校园里面的山,自从来起就没有爬过。以前几次和朋友开车从北门的路往上飙,不到半路就遇到LBL的大门,被拦截下来。
 
这次,我们有备而来。手上握着已经查好的地图,看清楚了路线,从I-House的旁边绕行而上。
 
上山的路并不陡,步行节奏适当,不会觉得太累。
 
山腰的公路旁,坐下来喝口水的时候,回望过来的路。树木成林,阳光照在路上,泛起的白光让两旁的树木看起来更立体、更挺拔。而转过头来,前边的小溪旁就是一棵树。是的,一棵树。
 
当你在屋子里面呆了很久,到外面就算看到一棵完整的大树,你也会觉得是一种美,更何况这样的一棵树,树干崎岖,布满青苔呢。穿过层层树叶撒下的光线在青苔上画出斑驳的涂鸦。
 
一路往上,穿过植物园,穿过停车场,爬过一段很陡的路坡,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整个Bay Area,SF city,两旁的山麓,Marina,还有近处的街景和校园。
 
铺开半路弄来的报纸,我们一屁股就坐在了一片树荫下。脚的前方就是一片青草地,后方是公路。左边是转了个弯的山峦,像一个屏障,山顶上稀疏的数目,可以穿过它们看见远方的天空。右前方是被太阳炫白的湾区俯瞰图。
 
有风轻轻吹来,拂动额角的头发。脚下的青草也微微摇摆,像牵着手的唱着歌的孩子们带着微笑。
 
书包里的两个苹果,一个脆,一个红。拿出那个脆的,吃的时候才发现时如此的香。谁说脆苹果不好吃来着?
 
转过几个弯,走过几个坡,就到了LBNL的大本营。“神奇绿巨人”这部电影就在此地采过景,我还记得Hulk从左边那个建筑里破顶而出,俯瞰整个地区夜景的镜头。那边有一个带喷泉的小广场,喷泉旁边是一条鲸鱼的雕塑,靠山的一边躺着一个DNA螺旋结构模型。喷泉上躺着一个午睡的人,鲸鱼上趴着几个欢快的孩子,而靠近海的方向的那边,我们看见有一些人欣赏什么。 后来走过去一看,原来这是一个很适合俯瞰Bay Area的地方,视野比之前我们看到的开阔。从左右到右,从近到远,所有我们熟知的地方都尽收眼底。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区,从城市里路面上熙熙攘攘的车的反光就可以知道。
 
我们的目的地是陈省身先生曾经创立并工作过的数学研究所,本来以为很远,结果发现沿着一段弯折的上坡的台阶就可以到达。走到上面,已经没有更上的路了。看到了Shing Shen Chern Hall,和17号Guass路。墙面上印着各种几何拓扑图形和公式,另外一边还有Klein Quadratic的雕塑,有一面墙上印着一些人的名字,而雕塑的另外一边是一块非常干净的黑板,有粉笔和黑板檫。
 
绕到另外一边,是一级级上去的台阶。我们本来想找到数学研究所的正大门,就绕了上去。发现那里是一个供人们休息讨论问题的地方。干净的木凳木椅,摆在一个观景台之上。观景台前面是半个山坡,绿色的草地坡前面就是一排大树,而右手侧方是海景。阳光正好照下来,朴素的木桌椅有一种很温暖舒适的感觉。我们坐下来。周围除了我们没有其他人,只有草地上几个寻食的雀。这种安静而生机勃勃的场景让人内心有一种很安详的感觉。就想在这里静静的坐着,看看远方连绵的山峦,看看近处的树木,然后闭上眼享受那种阳光温暖而不灼热的抚摸。这真是一个不舍得离开的地方。毕业的时候,要记得再去一次,去那儿看看自己的心愿是不是都实现了呢。
 
这一天看到了这么多的美,让我觉得这个假期其实很美好。生活中如果偶尔有时间去感受一下身边那些美的东西,是不是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了呢。我想心态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记得来时我总想一定看到MSRI的大门才算好,而冲着这个目标来,一路上看到的美景才是我最喜欢和珍惜的。这就好比我们做事,或许期待的结果只是一个导引,而过程上的体验才最为重要,而至于最后是否真的严格的得到了曾经想象的结果,或许那个时候的你觉得,一点都不重要了。
 
沿途的美才是最美。
 
 
 
 
 
 
 
 
 

A column deserve to be read.

Words before this: She gave me this and I read it carefully. You cannot anticipate one article to change many things, but read it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well about ourselves, or the enviroment we are staying.
 
----------------------------------------------------------------------------------------------------
 
President Obama gave a wonderful speech in Tucson on Wednesday night. He didn't try to explain the rampage that occurred there. Instead, he used the occasion as a national Sabbath — as a chance to step out of the torrent of events and reflect. He did it with an uplifting spirit. He not only expressed the country's sense of loss but also celebrated the lives of the victims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renewal.

Of course, even a great speech won't usher in a period of civility. Speeches about civility will be taken to heart most by those people whose good character renders them unnecessary. Meanwhile, those who are inclined to intellectual thuggery and partisan one-sidedness will temporarily resolve to do better but then slip back to old habits the next time their pride feels threatened.

Civility is a tree with deep roots, and without the roots, it can't last. So what are those roots? They are failure, sin, weakness and ignorance.

Every sensible person involved in politics and public life knows that their work is laced with failure. Every column, every speech, every piece of legislation and every executive decision has its own humiliating shortcomings. There are always arguments you should have made better, implications you should have anticipated, other points of view you should have taken on board.

Moreover, even if you are at your best, your efforts will still be laced with failure. The truth is fragmentary and it's impossible to capture all of it. There are competing goods that can never be fully reconciled. The world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any human intelligence can comprehend.

But every sensible person in public life also feels redeemed by others. You may write a mediocre column or make a mediocre speech or propose a mediocre piece of legislation, but others argue with you, correct you and introduce elements you never thought of. Each of these efforts may also be flawed, but together, if the system is working well, they move things gradually forward.

Each individual step may be imbalanced, but in succession they make the social organism better.

As a result, every sensible person feels a sense of gratitude for this process. We all get to live lives better than we deserve because our individual shortcomings are transmuted into communal improvement. We find meaning — and can only find meaning — in the role we play in that larger social enterprise.

So this is where civility comes from — from a sense of personal modesty and from the ensuing gratitude for the political process. Civility is the natural state for people who know how limited their own individual powers are and know, too, that they need the conversation. They are useless without the conversation.

The problem is that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r so we have gone from a culture that reminds people of their own limitations to a culture that encourages people to think highly of themselves. The nation's founders had a modest but realistic opinion of themselves and of the voters. They erected all sorts of institutional and social restraints to protect Americans from themselves. They admired George Washington because of the way he kept himself in check.

Bu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people have lost a sense of their own sinfulness. Children are raised amid a chorus of applause. Politics has become less about institutional restraint and more about giving voters whatever they want at that second. Joe DiMaggio didn't ostentatiously admire his own home runs, but now athletes routinely celebrate themselves as part of the self-branding process.

So, of course, you get narcissists who believe they or members of their party possess direct access to the truth. Of course you get people who prefer monologue to dialogue. Of course you get people who detest politics because it frustrates their ability to get 100 percent of what they want. Of course you get people who gravitate toward the like-minded and loathe their political opponents. They feel no need for balance and correction.

Beneath all the other thing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polarization and the loss of civility,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is: The roots of modesty have been carved away.

President Obama's speech in Tucson was a good step, but there will have to be a bipartisan project like comprehensive tax reform to get people conversing again. Most of all, there will have to be a return to modesty.

In a famous passage, Reinhold Niebuhr put it best: "Nothing that is worth doing can be achieved in our lifetime; therefore, we must be saved by hope. ... Nothing we do, however virtuous, can be accomplished alone; therefore, we are saved by love. No virtuous act is quite as virtuou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our friend or foe as it is from our standpoint. Therefore, we must be saved by the final form of love, which is forg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