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成了概率学者

我为什么成了概率学者来源: 王若度的日志

 

昨天在人人上,看到一篇日志,是我的好友单治超写的“我为什么没成为概率学者”。我和治超在北大是师兄弟,相熟数年,看到那篇日志颇有感慨(可惜他已经将日志删除,我想他可能不想被骚扰,这里就不at他了),于是想回顾一下自己的历程,写写感受,希望给学数学、想做数学工作的同学们一些启发。虽然我的经历不见得有什么参考价值,但我的体会也许能帮到某些青年。本人学术生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历尚浅,如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指正。(本文无意冒犯治超,如引起不快,请见谅。)

 

概率学者这个词可能并不精准,作为题目其实只是为了应一下治超那篇日志的景。我工作的领域包括概率论、精算学和统计学,同事们常常被称为mathematician/applied probabilist/statistician/actuary/actuarial scientist。无论怎么说,我目前研究的工具是以概率论为主的,所以我想我也勉强算是个概率学者吧。

 

治超在日志中提到,他小学开始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我从来不是他那样的天才。在小学中学各种数学比赛里,毫无斩获。高考的时候也是以擦边的分数进入了北大的调剂专业。在我此后的学习生涯中,有这么几个转折点:大一结束时转进数学学院,大二分系时进入基础数学系,大四考研进入金融数学系,硕士毕业去了Georgia Tech读数学博士,博士毕业去了Waterloo做tenure-track助理教授。


说明一下,虽然目前看起来这条路还比较适合我,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一定走对了路。人生是没法假设的。也许别的路更好或更坏,不得而知。你所知道只是你的生活开心与否。由于我一直是成绩平平,也没什么亮点(当然,很大程度是爱打游戏所致),回想我这几个岔路口为何会这么走,最后成了概率学者,我想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第一,是宽松的环境和平和的心态。在博士第二年之前,我一直没想过要进学术界工作。我性格比较随性,之前一直想的是毕业了不行就去做游戏或者做比赛解说。虽然读了金融数学但是觉得投行之类的工作可能太累,所以也没去考虑过。因为对生活没有什么远景规划,所以每一步走得都比较轻松。这里还有我父母的因素,从小父母也没有要求我学习或者培养才艺,基本上都是我怎么高兴怎么来,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我从小学的时候就打游戏很多,中学时候打星际在国内已经很出名了。我记得很清楚,本科毕业的时候班里60个人,我排名垫底,后面的同学基本上都退学了。但是我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而产生过任何一点不快。所以,我在做选择的时候并不执着。此外,我很清楚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努力水平不足,因此从不与人攀比。北大的数学系里有很多智力上相对于我完全占优的同学,和他们交往可以给我一个很清醒的认识:纯数学是属于他们的。

此外,虽然我在学校是个不起眼的学生,但可能是因为打游戏的缘故,我对自己总是自信十足,即使和智力上完爆我的同学进行智力对话也不会感到自卑,这个对保持好的心态有很大的好处(这个其实做起来是有难度的,就好比你是中国球员,跟西班牙球星聊足球;但是如果你其他地方有优势,例如你比他有钱,你就感觉自然很多)。还有,不可忽视的是,我的家境尚可,父母开明且身体健康,这些给我留下很大余地。

散漫、无目的的态度并不值得学习,因此大可不必学我。好在,你的心态和人生目标基本上在大学阶段已经定型了,也不会受我的坏的影响。不过,我这些年来意识到,尽量让自己过的开心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对工作、学业有益而非有害的。此外,做事目的性不要太强,也就不那么患得患失,往往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就拿数学来说,我见过有很多聪明的才智之士,智力和努力均远胜于我,成绩优异,就读或毕业于顶级世界名校。他们中当然有一部分取得了或即将取得我难以企及的学术成就,成为学术界的耀眼明星。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不开心、苦闷的博士生,很多毕业后放弃了学术进入金融、IT等(当然,我不认为金融或IT低于学术界,只是从学术的角度感到惋惜)。

我想,对于爱好数学的人来说,最开始每个人都是怀着一颗学术的梦的。但是没有人愿意苦逼一辈子。现在让自己不爽,只是希望换来未来的爽。对于大多数硕士、博士来说,努力了十几年,最后还落得清贫的生活,恐怕都不愿意。因此,大多数人,会在某个时间觉得自己付出太多,过于苦闷,想给自己找个平衡,而终于在某个时间投入资本市场的怀抱,没能留在学术界。我能留在学术界就是因为过去从未让自己不爽,所以如果今后不能挣大钱不能过人上人的日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设定。

当然,大多数的数学家是这样的状况:他们天分过人,又勤奋努力。但是他们并不苦逼,因为他们乐在其中。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着非常平和、快乐的心态。所以,我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反对勤奋和努力,但我反对把自己的日子过苦了。今天你吃的苦,多半会有一天反弹让你更痛苦,而不见得会变成未来的幸福。

当然,我也并不提倡享乐主义或者挥霍。我认为一个好的标准是你日常生活中能洋溢着笑容,而不是醉生梦死,声色犬马。

 

第二,是得益于有好的朋友。我转系、考研和出国都没有什么目的性,基本上一是为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可以过得较轻松(想玩就玩,想走就走。我本科有一段时间打星际比赛不常在北京,那时候觉得宽松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另一个就是被我当时的几个好朋友影响,因为他们也转系、考研和出国。如果当初没有朋友一起转系,我很可能就不会读数学了,想想也许会变成更有意思的人呢。

选择好的朋友对一生的益处远远大于一所好的大学、一份好的工作或一份高工资。因为好的朋友让你开心,而其他东西并不会直接让你开心。我从没听说过一个有很多好朋友在身边的人抱怨说,我的生活空虚、没有快乐——而我见过太多有着高薪和好工作的人抱怨生活空虚和不快乐。对于出国的同学来说,由于注定要分离,这一点格外的难。请大家珍惜身边的人。

 

第三,是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都是兢兢业业的学者和对学生关怀备至的长者。他们让我读书的期间过的非常开心快乐。是我的硕士导师建议我出国深造的。以下为他的原话:“我带的博士已经太多了,要不你还是出国吧。”我的博士导师建议我申请北美的学术界工作。对当时的我的水平来说,原本北美的教职和提前毕业我都是不敢奢望的,但博士导师不仅鼓励我申请跳过博士后直接申请教职,还鼓励我提前毕业。

这个似乎只能碰运气,因为在你和一个老师接触前,你很难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和你相处得好。有些在学生们口碑中很好的老师,也许和你理念不和。如果可能,事先观察对方是不是合适自己的导师常常是有益的。除此之外,那么我觉得感恩的心态是重要的一条。我时常感觉到自己很感恩导师对自己的好,于是本来不想去工作的,也觉得工作得很开心了。我时常感到由于性格所致,自己的学术理想很短浅,而且我父母亲人也对我没什么期求,好好工作的动力主要的就是回报导师的一番栽培了,现在又加上了学校的知遇之恩。

 

第四,是基本的人际交往。每个人都曾经是很幼稚的,人都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也曾经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惹导师生气。我想指出的是,在向往学术界的学生(特别是数学系)中,这个方面存在问题是很普遍的。每个人都应当注意。良好的人际交往使得你保持一个健康和开心的心态,也使得你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

回到治超的日志,治超有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呢?其实他无疑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他日志中提到的陈老师和Peres教授都算的上是杰出的名师。他日志中提到的丁剑同学就是这两位老师教出来的学术明星。正如他在日志中所提到的,他没有能与Peres教授相处好,很大程度是人情世故的原因。

可能有些数学专业的同学会有所不满,认为我们只要做好学问就好了,人际交往这种事情是我们的劣势,或者说不是我们应关心的事。我很尊重你们的想法,我周围像这样的天才人物也是见过不少,有一些也像电视剧The Big Bang Theory里Sheldon一样才华横溢。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是,对你这个人来说,你的笑容比你的学术更重要,而你的笑容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人际关系所决定的。如果你让他人讨厌你,你一定不会开心。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不好,由于合作、求职、升职等原因需要与人打交道,你的学术也会受很大的影响,除非你真的是逆天的天才。

也许有的比较单纯的同学(我相信学数学的同学里,这样的人是很多的)会问,这算不算是对社会的一种妥协,或者说同流合污呢?是不是学术界也不是那么纯净呢?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如果一个人需要达到某一个固定的高度(例如年薪20万美元,或者业内知名度国际前几之类的目标),都是或多或少要向世界、社会妥协的,跟个人的能力有关。对不同的行业,对人群平均而言,达到相似的高度所需要的妥协程度是不同的,可称为妥协指数。学术和科技是这个妥协指数最低的行业。

所以,我建议即使是非常极品的理工科宅男,也不要忽视人际关系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求职面试都得益于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优势(相对于其他理工宅男,不是相对于社会)。

另外,社交能力本质是让别人喜欢你的能力。社交能力强的人对异性的吸引力也较大,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读博士苦逼的心情。

 

第五,我很喜欢数学。我当时读博士,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研究或者进学术界,因为我当时完全没有这种计划。我只是单纯的希望自己是个数学博士,这样起码我觉得我读过数学,做过数学。在数学界,不是博士比博士要低一着一大截。总之,算是完成一个心愿吧。我当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想做教授的想法,也不认为读博士会对我今后工作有任何帮助。我完全是任性地想读个博士。有些人读博士的目的是想去投行、去华尔街、去美国,我完全没有这些考虑。然而,数学研究毕竟让我快乐。想问题和写文章都一样充满乐趣。我不喜欢看文献,但是我很喜欢自己想问题或者把问题写下来。我的研究过程也比较随性,往往是自己想到一个问题,想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些结果了,再去看,哦,原来XXX也做这个问题,哦,原来我的方法已经被YYY发现了,找到很多文献。而不是先去看文献,哦,什么问题没解决,再去做。后者效率固然高,但是乐趣打折。

这一条,我想所有数学的学生都是有所体会的。但是,我还是想建议同学们,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多多享受快乐的部分,同时也不要被自己所反感的部分给吓退。要记住,无论多爱数学,数学中总有你喜欢做的事,不喜欢做的事。比如说写提案申请资金,我就没听说谁喜欢这个过程,但这是学术界很重要的一环。

 

第六,我有个人爱好,这让我生活状态很好;这点大家可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此外,我喜欢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化,让我生活较为平衡,不至于完全陷入理工科的狭窄领域。我常说,虽然我学的是西学,在西方国家工作,但我本质上是个老秀才。这个问题是个中西矛盾,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再细讲。

总之,每个人都应当想法让自己至少有一技之长,既可娱乐自身,也可扩展交际。

 

如果总结一下,可能大家可以发现,我的六点因素其实有一个核心:让自己的生活快乐。所以,我的看法是,生活是一个整体,你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看。你只有自己精神振作、欣欣向荣的状态下,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无论这个目标是学术、文艺、创业还是攀登山峰、体育竞技。

 

最后说几个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由于我毕竟经验尚浅,这里谈的都是一些浅见,欢迎高人指正。

最先是基础数学、统计学与金融数学、精算学等应用数学的关系和取舍问题。

1)    先讲做教授

我本人为什么没有做基础数学呢,因为我本质上来说远远不是数学天才,我虽然很欣赏和喜爱数学,让我做基础数学的研究也没有问题,但我认为我不应将自己局限于此。我很想将所学之物能应用于社会,我也很想去理解和反馈社会。从我写这篇日志的动机其实就可以看出来,我不是那种希望钻在数学问题里一辈子的那种人,而是希望能对别人有一些(好的)影响的那种人。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我的智力和努力程度也不足以让我在基础数学的研究上体面的生存下去。

让我来看,做基础数学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纯粹,纯粹智力上的挑战,终极智力享受。此外,妥协指数极低,即使你只关心数学,只要你能做出成果,不必担心资金的问题。在美国的大多数大学,即使没有任何资金,你也可以带博士生(博士生往往可以做助教,所以不需要你资助),做世界一流的科研。此外,在纯数学的领域里,你可以遇到世界上最纯粹的人。如果你任教于一所研究型大学,那么你可以遇到很多也想做数学的研究生,与他们一起享受科研的乐趣(不幸的是,现在这个趋势也在下降)。如果一个学生也进入学术界,那么你们之间往往会有一生的师生、合作之谊。

像学数学的所有人一样,我非常敬佩纯粹数学家。

做应用学科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可以将自己所学所做应用于实际,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其次,更为灵活,因为你在应用数学的方向如果愿意也可以做很理论的研究,同时社会特别是业界的接触面也更广泛一些。最后,经济上会比纯数学的人好一些。一方面很多地方工资就有区别,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有来自业界的咨询、项目等,今后也更容易离校创业。

相对而言,应用学科(特别是金融、精算这种)的研究生中相对想做科研的比例较低,大多数最终会去业界。因此,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为短暂(虽然,学生去了业界也会回来看你,但是那毕竟不一样)。

所以,应用数学、统计学和纯数学可以说更多的是在于你个人对自己的定位。你希望研究纯粹的理论问题,还是希望研究更实际的问题?你希望享受突破人类智力的快感,还是希望享受为社会做出实际工作的快感?

2)    再讲学生时代

多数时候,你是做纯数学还是做统计还是做应用是在学生时代就决定了的。我认为,学纯数学有很多好处。如果你想做学术的话,无论是应用方向,还是基础方向,都应该尽量多学习基础数学方面的课,特别是本科阶段。我本科虽然学的不好,但是毕竟是基础数学的本科,我起码学过北大的高年级数学课,对整个现代数学的框架有所了解。这实际上是对今后做应用数学的研究非常有利的。虽然后来我做了金融数学和精算的研究,但是相对于本科就在金融数学和精算方向的同学来说,我认为我的数学基础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就说金融数学、精算和统计具体而言,学好概率论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业界的话,那么基础数学可以给你提供充足的智力锻炼,但是不可忽视,基础学科也可能会让你的社会能力退化。社会能力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过程。我认识一些同学,27岁博士毕业和18岁上大学时社交能力没有明显的不同,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一般的社会上的27岁年轻人是什么水平?你拿什么和人竞争呢?所以,如果想去业界,要格外注重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要与社会脱节。我个人建议是,如果你很早的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业界,应当尽量多与业界接触,多参与实习、多与工作后的人打交道(而不要只和同学来往),也应选择更对口、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方向。当然,如果你想像我一样,只是想读一个博士,深入了解、尝试研究一下数学,那么,这也许是值得的。

 

第二个是出不出国,什么时候出国的问题。

当然,出国是个大话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家人、朋友、爱情、事业、金钱……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出国求学、工作已经不见得比国内生活过得好了,这些我就不细说了。只是说说我对数学方面特殊性的看法。

数学这个特殊的方向,不得不说,现在国内有很多出色的学者,但整体的教育来说,和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国内某些学者非常顶尖,但是在国内做他们的学生想成为顶尖的学者却很难。最理想的情况还是去美国,因为美国的学术研究确实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学位在世界上也最通用。另外,美国的学术语言是英语也是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你读书期间如果不能培养起用英语做学术的习惯,以后就很难了。

对于大多数非明星级别的科研人员来说,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你不能假设你做报告的时候所有人对你的研究课题都很感兴趣。很多中国学生学者在表达能力上吃了很大的亏,做演讲时无法吸引听众的兴趣,因此错失大牛的赏识或合作机会等。

(上图来自电影Megamind,Presentation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

我们中国孩子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让自己的英语讲得和奥巴马一样,作为知识分子,这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沮丧的事情。没有办法,只能尽可能地磨练、提高自己。

讲到什么时候出的问题呢,本科出国从硬件上来说,显然对学术之路的铺设是最有利的,但是这个会要求你家里比较有钱。而且,因为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导向问题,这种情况下的大多数人其实最后都不会选择读数学,也不会进入学术,因为美国的社会价值观是耐不住寂寞的(当然,你找个好工作,过的好,这完全不是什么坏事)。在我读大学那个时候,我认为读北大是比出国读书要好的,毕竟可以认识很多很出色的同学。现在,我也说不好了。我对本科出国还是持保守态度的,这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过早出国的学生会失去中国文化的传承,可能是我这个老秀才的酸气吧。

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从我个人来看,是各有所长。这个话题太大,以后有机会再细说。总之,如果是想做数学方面的研究,我还是建议有能力的同学出国来读博士。

如果你很淡薄,耐得住寂寞,你会觉得美国的博士奖学金活的还不错。如果你是那种喜欢玩玩闹闹泡妞夜店潮人啥的,要不,咱还是别读博士了。

从学术界的风气来说,国内的妥协指数要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导师放鸽子、无法兑现承诺、乱用经费等等现象多有发生,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学生都会很难受。我听过、见过不少青年教师、甚至成名教授的苦恼。这个我就不细说了。不是说国外一定好,而是讲,如果你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话,国外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较低,你需要担心的事情较少。

 

第三个是学术界还是业界(这里业界是指除学术外的所有领域,包括政治)的问题。

不用说,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而且,在国内国外似乎是截然相反的答案。

在美国的情况是这样的:绝大多数博士生会倾向于学术界的位置。学术界的待遇虽然不是太好,但是就刚开始的几年来说,待遇不会比业界差太多。我个人和在华尔街工作的同学待遇进行比较,在开始阶段也不觉得有什么明显差距。金融和商学的教职甚至会高于大多数业界同行。在美国,除了金融/咨询和IT外,其他行业即使到职业生涯的中段,其收入也无法和学术界拉开明显差距。

而另一方面,学术界的自由、舒适、挑战人类知识界限的成就感是业界难以匹配的。此外,教书育人也是一个很令人温暖的事业。我之前一篇文章有提到过。

业界合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在业界你更有可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完成伟大的壮举。你的工作可能远远比在学术界的工作有意义。这固然很好,但不得不承认在读博士特别是数学专业的学生里,这种人比例其实并不高。当然,如果你是这种人,恭喜你,业界有你的一番天地。

更多的时候,博士毕业生很难进入学术界,因为教职非常紧缺,只有极少数博士生可以最终谋得教职。由于这个原因,很多青年决定进入业界工作。

在中国情况相反,学生们倾向于业界的工作。第一是中国的学术界有严重的问题。最近风传清华将进行教改,也是这个事情,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刚毕业的博士生进入大学,收入竟然只有其业界同学的1/5以下。这个无论如何都是有问题的。在这个大环境下,学术界自然不是首选了。

此外我还观察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业界是有所谓“玻璃天花板”的,即华人很难升入高层。而学术界,则“天花板”较弱,华人著名科学家、大教授非常多。这当然是好理解的,因为学术更多的是看实力而不是种族和社会交际。

但是大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中国,学术界是有“天花板的”,而业界没有。在业界,你作为国内华人,可以通过奋斗成为顶级人物,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只要你能力出众,又得天时之助。而学术界则不然,现在的学术界,如果你没有海外背景、师出名门,往往在影响力上面很难攀升。我想,这也是国内的学生不愿意去学术界的一个内在的原因。

无论做什么,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这样积极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第四个是是否回国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方方面面。有机会再细说吧。我今天想和大家说的其实只有一个,多关注你父母的身体健康,多找时间回去陪陪父亲母亲。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这些海外学子,都难免多少有些不孝。我羡慕每一个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学子。

 

最后一个说一下精算。

为什么单独拿出来说呢,因为我毕竟是精算方向的。这个方向很多同学可能并不了解。99%以上的精算方向的同学将来是想做精算师的,也就是说我这篇文章之前的部分其实对他们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我想,学数学的同学可能也有人将来会做精算师,那么我就在这里大概介绍一下。

精算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呢?精算是数学的本科培养项目里目前在北美就业最容易的一个专业。精算学是研究风险的一门科学,主要工具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现代还很大程度依赖计算机程序。精算师主要为保险公司服务,但任何公司都离不开风险,所以精算师也可以为其他公司工作。精算师需要上很多数学的课程,然后通过专业技能考试,但是并不需要任何研究的背景,因此精算师多为精算专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较少博士。

精算师连续多年被北美评为最佳、最幸福排名第一的职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精算师的行业较为稳定,技术含量较高,且有较高的门槛,不是普通人受到一般程度训练就可以做的,因此工作不容易受威胁。此外,精算师的工作不像金融和IT一样累,收入也较为可观。

总之,精算师的工作比较适合追求较为稳定、舒适生活,且对数学有兴趣、有一定数学才能的学生。不适合追求冒险、刺激和想做创新的青年。

在精算的行业内,做研究的人比例是较低的。我是做精算研究的,所以我其实和精算师没有什么关系,想成为精算师的人找我也没有意义哦。

最后介绍一下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精算,算是广告一下。Waterloo的精算是北美第一的(至少我是这么听同事说的,他们偶尔喝high了也说世界第一)。不过必须承认,过去的Waterloo的重量级的人物H Panjer,P Boyle,R Brown已经退休了,所以Waterloo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总之,欢迎广大同学们报考。

WY Hsiang's "putative" proof of sphere packing problem

I read some news about WY Hsiang. His most famous result is "putative" sphere packing problem.

He made a mistake in math, but it's still valuable for the others to understand and grab the wisdom of his wonderful mind. 

I haven't met him before. but I had a look at his website.

He is a kind man, I think.

Math is a lot of fun when you read others results and learn more skills. 


website


上网查资料对于做科研和开发的确是事半功倍。最权威的网站是:

诺贝尔奖(nobel prize)(http://www.nobelprize.org/
沃尔夫奖(Wolf Prize) http://www.wolffund.org.il/

其他一些专项领域里的著名奖项有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http://www.mathunion.org/general/prizes/fields/details/
图灵奖(Turing Award)http://amturing.acm.org/byyear.cfm

IEEE的奖励太泛了,数不过来。
其他还有更专项一些和新的奖励也开始展露头角:象计算机世界里的Godel 
Prize和Edsger W. Dijkstra prize,数学界的Abel Prize,建筑学里的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和医学界的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等


现在学术杂志里面的比较有名的是
数学:Annals of Mathematics
物理: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根据wiki,Sicence 那边有名的是Nature和Science
生物那边是Cell。
Annals和Review Letters,有些东西许多人看都不想看,
现在只有很少人能搞得清全貌,甚至连有的编委也搞不清。


time flies so fast

time flies so fast, I have come back from seattle and now is busing with everything in my lovely Berkeley city. 

I really like the whether and the people here. 

Hopefully I can have a nice start and work on the exciting areas that I am interested in. Focus on learning an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what's important

  1. To define a problem which can be solvable first before you solve the hardest one.  This will save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and can keep you on the right track!
  2. Implement things fast and try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why it's better.
  3. Read literature and familiar with it. This will save you a lot of time. And you can have more ideas after that. 
  4. research is a process fo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Never only count on the things you already have. Learn if needed. No need to be fear of something you don't know. 
  5. Keep actively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转] 为啥是我得癌症?(请耐心读完)

复旦女教师于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但这篇《为啥是我得癌症?》值得每个人认真阅读。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

她的博客写到:“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记之。”

于娟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博客精华文摘于娟:一定不要熬夜
“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于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萝卜网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1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

一、习惯问题之饮食习惯

1、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那个海鸥肉,高压锅4个小时的煮炖仍然硬的像石头,咬上去就像啃森林里的千年老藤,肉纤维好粗好干好硬,好不容易啃下去的一口塞在牙缝里搞了两天才搞出来。

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悠长悠长的时候,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并由此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2、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其二,我很贪吃。之所以叫bluemm是因为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年轻的傻事就不说了,即便工作以后,仍然屏着腰痛(其实已经是晚期骨转移了)去参加院里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个螃蟹。我最喜欢玩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虽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无论你再灵巧机敏,贪吃的后果总是自食其果。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食蛇。

3、嗜荤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我妈认为这种饮食嗜好,或者说饮食习惯,或者说遗传,都是怪我爹。我爹三十出头的年纪就是国家特一级厨师,90年代的时候,职称比现在难混,所以他在当地烹饪界有点名头。我初中时候,貌似当地三分之一的厨子是他的徒子徒孙,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可想而知,我只要去饭店,就会被认识不认识叫我“师妹,师叔”的厨子带到厨房,可着劲地塞。那时候没有健康饮食一说,而且北方小城物质匮乏,荤食稀缺。我吃的都是荤菜。

其二就是,我很喜欢吃海鲜。话说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光头家,他家在舟山小岛上。一进家门,我首先被满桌的海鲜吸引,连他们家人的问题都言简意赅地打发掉,急吼吼开始进入餐桌战斗,瞬间我的面前堆起来一堆螃蟹贝壳山。公公婆婆微笑着面面相觑。我的战斗力惊人超过了大家的预算,导致婆婆在厨房洗碗的时候,差公公再去小菜场采购因为怕晚饭不够料了。十几年之后每次提到我的第一次见面,婆家人都会笑得直不起腰,问我怎么不顾及大家对你第一印象。我的言论是:我当然要本我示人,如果觉得我吃相不好,就不让我当儿媳妇的公婆不要也罢,那么蹭一顿海鲜是一顿,吃到肚子里就是王道。

我在这里写这些不是说吃海鲜不好,而是在反思为啥我多吃要得病: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

话说我得了病之后,光头一个星期不到,考研突击一样看完了很多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健康食疗书,比方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治愈癌症救命疗法》等等,引经据典,开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可怜躺在床上只能张嘴喂食的我,开始化疗那天开始就从老虎变成了兔子。

话说生死经历换来的关于化疗时候应该吃什么的经验,我会有空写下来给大家分享,最好所有所有人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是无论怎么说,像我这样切身体会的东西需要让需要的人知道,免得像我这样走弯路。

2

第二部分 睡眠习惯

这些文字不像我平时行文blog,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所以我写这个系列很慢很慢,因为我自认为这些文字比我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比我发表的所有学术文章有读者。我要尽可能控制自己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外,还要系统认真地前后回想分析一遍。

现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年轻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名其妙过劳死,而得到的原因往往是所谓的专家或者周围人分析出来的。因为当事人得了这种病,苟活世间的时间很短,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行长文告诫世间男女,过劳死的更不可能跳起来说明原因再躺回棺材去。我作为一个复旦的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做我能做的事,让周围活着的人更好的活下去,否则,刚读了个博士学位就有癌症晚期,翘了还不是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这样无异于鸿毛。写这些文字,哪怕一个人收益,我也会让自己觉得,还有点价值。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其实晚睡在我这个年纪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晚睡晚出癌症。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是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平时的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点前。后来我生了癌症,开始自学中医,看黄帝内经之类。就此引用一段话:

下午5——7点酉时 肾经当令

晚上7——9点戌时 心包经当令

晚上9——11点亥时 三焦经当令

晚上11——1点子时 胆经当令

凌晨1——3点丑时 肝经当令

凌晨3——5点寅时 肺经当令

凌晨5——7点卯时 大肠经当令

当令是当值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个时间,是这些器官起了主要的作用。从养生的观点出发,人体不能在这些时候干扰这些器官工作。休息,可以防止身体分配人体的气血给无用的劳动,那么所有的气血就可以集中精力帮助当令肝脏工作了。

长期以往,熬夜,或者晚睡,对身体是很没有好处的。我的肝有几个指标在查出癌症的时候偏高,但是我此前没有任何肝脏问题。我非常奇怪并且急于搞明白为什么我的肝功能有点小问题,因为肝功能不好不能继续化疗的。不久以后我查到了下面一段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窦晓光介绍,熬夜直接危害肝脏。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23时至次日3时,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如果肝脏功能得不到休息,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所以,“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并不夸张。因此,医生建议人们从23时左右开始上床睡觉,次日1至3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好好地养足肝血。

得病之后我安生了,说实话,客观情况是我基本失去了自理能力,喝水都只能仰着脖子要吸管,更不要说熬夜蹦迪。因此我每天都很早睡觉,然后每天开始吃绿豆水、吃天然维生素B、吃杂粮粥。然后非常神奇的是,别的病友化疗会肝功能越来越差,我居然养好了,第二次化疗,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了。

希望此段文字,对需要帮助的人有所贡献。也真心希望我的朋友们,相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古话。我们是现代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身边的干扰,那么,在能控制的时候多控制,在能早睡的时候尽量善待下自己的身体。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

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

3

第三部分 突击作业

这一部分,我不知道算作作息习惯还是工作习惯。

说来不知道骄傲还是惭愧,站在脆弱的人生边缘,回首滚滚烽烟的三十岁前半生,我发觉自己居然花了二十多年读书,读书二字,其意深妙。只有本人才知道到底从中所获多少。

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顶着读书的名头,大把挥霍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是著名的不折不扣2W女。所谓2w女是指只有在考试前2周才会认真学习的女生:2 weeks。同时,考出的成绩也是too weak。

各类大考小考,各类从业考试,各类资格考试(除了高考,考研和GT),可能我准备时间都不会长于两个星期。不要认为我是聪明的孩子,更不要以为我是在炫耀自己的聪明,我只是在真实描述自己一种曾真实存在的人生。

我是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自控力不强的人,是争强好胜决不认输自控力不强的人。即便在开学伊始我就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好好读书,否则可能哪门哪门考试就挂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把自己钉死在书桌前。年轻的日子就是这点好,从来不愁日子过得慢。不知道忙什么,就好似一下子醒来,发现已经九点了要上班迟到了一样。每当我想起来好好学习的时候,差不多就离考试也就两个星期了。我此前经常的口头禅是:不到dealine是激发不出我的学习热情的。

然后我开始突击作业,为的是求一个连聪明人日日努力才能期盼到的好结果好成绩。所以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本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最高纪录一天看21个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

这还不算,我会时不时找点事给自己,人家考个期货资格,我想考,人家考个CFA,我想考,人家考个律考,我想考。想考是好事,但是每次想了以后就忘记了,买了书报了名,除非别人提醒,我会全然忘记自己曾有这个追求的念头,等到考试还有一两个星期,我才幡然醒悟,又吝啬那些报名费考试费书本费,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命。每次拼命每次脱层皮,光头每次看我瘦了,就说,哈哈,你又去考了什么没用的证书?

然而,我不是冯衡(黄蓉的妈,黄老邪的老婆),即便我是冯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到头来冯衡强记一本书都也呕心沥血累死了。何况天资本来就不聪明的我?

我不知道我强记了多少本书,当然开始那些书都比九阴真经要简单,然而长此以往,级别越读越高,那些书对我来说就变得像九阴真经一样难懂。于是我每一轮考试前的两个星期强记下来,都很伤,伤到必定要埋头大睡两三天才能缓过力气。本科时候考试是体能,然而到后来考试是拼心血拼精力。

得病后光头和我反思之前的种种错误,认为我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而惯常的如男人一样,大力抡大斧地高强度突击作业是伤害我身体免疫机能的首犯。他的比喻是: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一踩油门就彻天彻夜地疯跑疯开半个月。一年搞个四五次,就是钢筋铁打的汽车,被这么折腾得开,开个二十几年也报废了。

深切提醒像我曾经那样在dealine之前突击作业的同志们。

4

第四部分 环境问题

打下这几个字,犹如土豆背得那句诗: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大到我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哪怕具体到我自身。然而,若是我不去思考与分析,怕是很多人都难能分析:我在挪威毕竟是学环境经济学的科班出身,这件事在光头的身上更极具讽刺,他的科研方向是环境治理和环保材料的研发。

我是个大而化之的生活粗人,从来没有抱怨过周边的环境多么糟糕,01年去日本北海道附近呆了段时间,是佩服那里环境不错,但是却也真没有嫌弃上海多糟糕。04年的时候听到一个岗布(一个日本人)抱怨下了飞机觉得喉咙痛的时候非常嗤之以鼻,心里暗暗说:我们这里环境那么糟糕,你还来干啥?不如折身原班回去!

我真正体会到空气污染是07年从挪威回国,在北京下飞机的那一瞬间,突然感觉眼睛很酸,喉咙发堵,岗布的话犹然在耳。也许,日本鬼子不是故意羞辱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不敏感,但是若是跑去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住上若干年,便深有体会。同期回国的有若干好友,我们在电话里七嘴八舌交流我们似乎真的不适应中国国情了:喉咙干,空气呛、超市吵、街上横冲直撞到处是车。这不是矫情,这是事实。这也不是牢骚,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回国半年,我和芳芳阿蒙等无一例外地病倒,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就是有个啥啥啥小手术,光头嘲笑我们,是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验室,一帮中国小耗子关到里面几年再放回原有环境,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实验室以外的病菌侵入。是,我不多的回国朋友里面,除了我,梅森得了胸腺癌,甘霖得了血方面的病。

也许,这只是牢骚。除非国民觉醒,否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这个环境、这个国情。

网络上查一下,就会有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公布的数据说癌症总的发病率在 180/10 万左右 , 也就是每 10 万人中有 180 个人患癌症。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据统计,上海癌症发病率1980年比1963年增加了一倍,超过北京、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是癌症患者,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城市。

也许我看这段文字和大家不同,因为我更加知道每个代表病人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生命和撕心裂肺不再完整的家。

我并不是说,大上海的污染让我得了癌症,而是自我感觉,这可能是我诸多癌症成因的一个因素:我不该毫无过渡时间地从一个无菌实验室出来,就玩命地赶论文,在周边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危机的大环境里,免疫力全线下降的时候压力过大用力过猛,加上长期积累的东西一下子全部爆发了。

5

话说十年前,本科和研究生我有一年的非校园空档,这一年里我工作、考研和去日本。除却日本之旅,我都住在浦东一间亲戚的新房里。新房新装修,新家具。开始新房有点味道,我颇有环保意识地避开了两个月回了山东。等从山东回来,看房间味道散去,我也心安理得住了进去。

07年房子处理,光头怜惜那些基本没有怎么用过的家具,当些个宝贝似得千里迢迢从浦东拉到了闵行研发中心用。哪里想到,09年他开始研究除甲醛的纳米活性炭,有次偶尔做实验的时候,打开了甲醛测试仪,甲醛测试仪开始变得不正常,一般来讲高于0.08已然对身体有危险,而屏幕上的指数是0.87。清查罪魁祸首的时候,东西一样样清除,一样样扔出研发实验室检测,最后,把家具扔出院子测,结果是,那些家具的检测指数犹如晴天霹雳。

光头立刻石化。

然而为时已晚,事隔半年,我查出了乳腺癌,医生对光头开始说癌症的普及教育,令光头时不时脑袋里灵光里,一直在闪出那套家具和那批令他愤恨的甲醛超标数据。

医生说:肿瘤的肿块不是容易形成的,癌症的发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当危险因素对机体的防御体系损害严重,机体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内基因变异累积至一定程度,癌症才能发生。

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为: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化障碍)→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黏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从自然病程来看,即使过去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细胞癌,从发现到死亡也有3~6个月的生存时间。而据估计,从癌变开始(以甲胎蛋白,即AFP开始低水平升高算起)发展到晚期,有至少2年时间,从单个癌细胞发展到AFP升高的实际时间还要长得多,乳腺癌在临床发现肿块前,平均隐匿时间为12年(6~20年),确诊以后的自然病程也有26.5~39.5个月。

也就是说,我的乳腺癌很有可能是当时那批家具种下的种子,那些癌细胞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伺机等待我体内免疫力防线有所溃泻的时候奋起反攻。

光头无语,我亦无言。这是要命的疏忽,然而,谁能想得到呢?

一日在病房,夜里聊天,我和光头不约而同讲到这些家具,我感慨防不胜防的同时开玩笑:说不定你那个国家专利日后卖得很火,记者会专门报道你:甲醛家具残害爱妻毙命,交大教授毕生创发明复仇之类。哪里想到光头歇斯底里哑着喉咙叫:“我宁可他妈的一辈子碌碌无为,也不想见到这种话从任何人嘴里说出来。”我突然意识到:我这句话对他的内心来说不是玩笑,而是天大的讽刺。一个终年埋头在实验室发明了除甲醛新材料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爱人却经年累月浸泡在甲醛超标的环境里,最终得了绝症。

6

我曾在瑞金医院断断续续住院长达半年之久,半年之内接触了大概三五十多个病友。开始住院那阵儿癌痛难忍本命不顾,后来不是那么痛了,就开始在病房聊天。

我读了两个硕士一个博士的课程,修社会统计、社会调查两门课不知道重复修了多少遍。幼功难废故伎不弃,自觉不自觉的病房聊天里,我就会像个社调人员一样,以专业且缜密的思维开始旁敲侧击问一些问题。这是自发的科研行为,因为我一直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得癌症。有时候问到兴头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潜伏在癌症病房里的青年研究学者。然而无比讽刺的是,现实是我是一个潜伏在青年研究学者中的癌症患者。

长期潜伏的样本抽样(n>50)让我有足够的自信,去推翻一个有关乳腺癌患者性格的长期定论,乳腺癌患者并不一定是历经长期抑郁的。可以肯定的说,乳腺癌病人里性格内向阴郁的太少太少。相反,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权欲、争强好胜、急躁、外向的性格倾向。而且这些样本病人都有极为相似的家庭经济背景:她们中很多人都有家庭企业,无论是家里还是厂里,老公像皇帝身边的答应,她们一朝称帝,自己说了算。家庭经济背景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来瑞金治病的人,尤其是外地人,没有强有力的经济背景,是不太会在那医院久住长治的。

身边病友的性格特色,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我很喜欢自己的性格,即便有次酒桌上被一个哥们半开玩笑地说上辈子肯定是个山东女响马也好不以为然。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后来生病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性格不好:我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

简而言之,是我之前看不穿。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虽然我极不擅长科研,但是既然走了科研的路子就要有个样子。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我非常地迷茫实现了做副教授的目标下面该干什么,不过当下我想如果有哪天像我这样吊儿郎当的人都做了教授,我会感到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很失落。当然,我非常肯定一定地负责地说,我认识的一些垃圾无论科研能力和人品道德还真不如我。不说这些了,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扑了命上去拼,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得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我天生没有料理家务的本事,然而我却喜欢操心张罗。尤其养了土豆当了妈之后心思一下子缜密得像mintmm了,无意中成了家里的CPU,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应该什么做什么事情,应该找什么人去安排什么事情统统都是我处理决断。病前一个月搬家,光头梦游一样一无所知,感概怎么前一夜和后一夜会睡在不同的地方。后来病了,我才突然那发现光头并不是如我想象的那样是个上辈子就丧失了料理日常生活的书呆子。离开我地球照转,我啥都没管,他和土豆都能活得好好的。无非,是多花了几两银子而已。可是银子说穿了也只是银子,CPI上涨,通货膨胀,我就是一颗心操碎了,三十年后能省下多少呢?假如爹妈三十年前有一万块,基本上可以堪比现在的千万富翁身价,可是实际上现在的一万块钱还买不了当年500块钱的东西。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于娟语录: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我愿像一个乞丐——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乞丐匍匐在国泰路边,只要能活着看我爸妈带土豆经过。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做一名大学老师,用老师一年的四五个月的假期与家人、父母一起郊游玩耍或者放松自己,为了理想!加油!——浩子评语)

(不管男女老少,了解一下乳腺癌,特别是身边的女性长辈,要多检查。当年林黛玉饰演者陈晓旭就是被乳腺癌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research


I discussed with Qihang today. The only way to do research well is to read enough and think enough and try hard. In the begining is hard, then after a while of suffering, you will have sense of what you are doing and what could be done. 

Then everything will be smooth. YOu study and work hard, get published, get what you want to enjoy.


work hard

After I talked to Jason, I found that I have so many things haven't finished. And I really want to do a good job now. 

It's just this world that need our hard working. And we deserve to get a good opportunity. 

I won't give up and won't waste too much time. 



The points I gain from the discussion with DY this afternoon.



1. speak slowly and clearly. Statement should be made in a clear way to convincing people so that the others will fully understand your point. Speaking too fast is not helping you when you talk.

2. do the experiment and run the examples fast and can help you to understand how the others did the work. I.e. Always do something real before you say, else you have to present  the ideas very smartly to convincing people. If the performance is good, people trend to explain for you and feel interested in it. Else it's just bullshit.

3. Be polite and be smart. Don't fool anyone without knowing what you are saying.


reading co-trainning papers

I think Minmin's co-training paper did  a decent job. It's clearly presented. And from this, I can see that if we want to be a good researcher, something we have done is:

1. Read plenty of papers, especially the ones related to your research area. 

2. Understand different problems and have a clear picture what problems have what kind of state of art.

3. Learning from the papers, and try to do and implement it. 

4. Question what the other people do and question about your own methods.


love math more

Thing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I like reading papers which have more theoretical analysis. 

Even several years ago, I cannot imagine I would pick up a theoretical paper to read. It's totally not my flavor at that time. But now, things got changed. 

Apparently, the theories and math beauties are more appealing to me. I don't know if there is one day, I can publish my first theoretical paper, no matter it's on statistics, optimiza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I think I would be very happy to get to that point. 

Life is more about enjoy what we are doing and chase our dreams, not just simply compare with this guy and that guy to prove our excellence over others. 

I want to learn more math and do more work solidly. This is for myself to develop myself continuously, but not to show off math skills.



Words to myself

. It's okay to get the criticization from others. This will help me to improve. So no matter what happen, try 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 of others, and try to learn from it. WE have to learn how to face to critisization calmly and comunicate with others well --- 
1. Admit that you are not perfect and everyone is not perfect. 
2. Anyone said anything, try to listen first and understand what's the exact meaning of that. If you still don't understand, try to ask questions and make it clear. Don't afraid the others will think you are idiot. 
3. Think about the suggestions positively: does it make sense? How would this help u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4. Digust it. Not every feedback will be good, you have to distinguish that if the comments suitable for your situation. It's likely that the others havn't get a chance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detailedly so that they make confusion of your work. If in this case, explain it. This process will help us to improve our thinking skills. 
5. if we have a chance to work with great people, most of time, learn how they approach problems and how they solve it. Focus on work and ask questions if you need to do so. 

vision papers

本 文:[转寄][转贴][删除][修改][回复][作者:Jamin][人气:2384]
发信人: Jamin (痞子皮), 信区: AI
标 题: Fw: 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经典论文(转载)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2年03月17日17:23:2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WWWPOS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phics 讨论区 】
【 原文由 Jamin 所发表 】


声明:转帖自水木,不过貌似是我科童鞋上传的资料,我科童鞋应该积极到校内BBS也发
一份繁荣一下版面哦!

发信人: xdyang (yang), 信区: AI
标 题: 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经典论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Mar 14 00:30:34 2012), 站内

见附件。我这几天整理的,希望对各位CV的童鞋们尤其是初学者有点用处,如有不对的
地方也欢迎指正^_^

附件修改了一下,现在链接可以使用了。字体颜色也改了一些,虽然还是很丑。

http://iask.sina.com.cn/u/2252291285/ish?folderid=775855上传了其中的102篇文
章,正在审核中,应该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下了。为了便于下载,打成了四个zip包。

上传到iask好几次都没成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被干掉了。传到了置底的skylive中
用户名: newsmthai@hotmail.com
密码: ai_newsmth
http://skydrive.live.com
Location:文件/Public/图像处理和计算视觉中的经典文章

现在iask也好了。暂时告一段落。等有update了会把doc文档和论文持续上传到这两个地
方。  

the academia

Dahua gets the offer from TTI Chicago. Congs to him. 

As the same time, when I take part in the USTC seattle job fair, I can feel that the people who engage in academia is still very happy thing. Although I might feel it is far away from the real world. But this kind of people is the engine of the society. 

Why does it matter to join them? We enjoy thinking and enjoy work freely and on some problems we are choosing and enjoy the knowledge we are accumulating with. 

We might not be a great person as Jordan or Bin, but we can still find a way to enjoy our life. 

to live with our heart is the most enjoyable thing in this world. It's not that easy, but worth to pursuit.


manifold learning

Many people said manifold learning is dying because of no real applications. 

I don't know it's 100% real or not. I just believe next trend of challenge of data science is to understand why many things in low dimensional doesn't make much sense in high dimensions. 


I think manifold or the method of bridging high dim and low dim will be a big deal for all of science. 

Maybe we can look something on that?


【原创】他的背影




前言: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期待他牵我的小手,用胡渣蹭我,对我说你这个坏蛋,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by 灵致


当我开始写这篇关于他的文章时,我在西雅图,他在天门。

仿佛我们的距离,不是隔了一个太平洋,而是隔了一条浅浅的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在此岸,他在彼岸。他向我招手,说出那句他最爱的经典台词:XX,你吃饭没有?

我透过酒店的窗,望了望远方的雪山,是一种圣洁和遥远的感觉,就像此刻我对他的回忆。

这些年,我写过很多东西,但关于他的东西很少。我给很多人讲过笑话,把他们逗得哈哈笑,但是我不曾给他讲过任何笑话。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偶尔电话里面他爽朗的笑声。呵呵,呵呵呵呵的节奏。

都说今天是父亲节,我也不能不知道。最近这个星期,每天早上开车去公司,电台的主持人总是不断的提醒人们:Hello, Everyone! Fathers' day is coming. Give a call to let him know how deeply you love him (同志们!父亲节到了!给他一个电话,让他知道你爱他很深!)

就在昨天,诗琳问我:打不?

我问:你打不?

她沉默,说:“他貌似不Care,也根本不知道。”

“嗯,是的,他也不care 。”我叹了口气,我知道男人很难做到感情细腻,所以大部分孩子和母亲的关系要亲密一些。

事实上,他也和我亲密过。只是,我们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相同。

我试图在脑海里面搜索关于他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想要找到我在生命的最初对他的第一个印象,结果找到的是那个我很久未曾记起的片段:

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很亮,时间已近天明。

我正睡意朦胧,突然听到有人在窗外轻声呼唤母亲的名字。 我睁开眼看看窗外,月光照亮着窗外的枣树,好早好早。

然后不一会儿,我就感觉有人进了房间,睁开眼见是他。

他就笑眯眯的,过来抱着我,用他满是胡渣的脸一阵猛蹭,然后边说“啊!我的儿醒了,我的儿醒了哇!”

我刚醒,哪经得住他那一番磨啊,立马哇哇叫,“好痛啊,好痛啊”, 他就放开我,一下下用他厚重的巴掌隔着被子拍我的背,“这个小东西,还知道痛哇!”。

我就不理他,头扎进被子里面不愿意出去。

不一会儿,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立马出去一会儿,然后进来说,“XX,来看,我给你的!”

我闻声从被窝里钻出来,看了看,是很漂亮的饼干。没有包装袋,但是我拿了一块,很好吃。我就笑了笑,屁颠屁颠吃起来。他笑笑,放到一个塑料袋里,然后说:都是你的,带去学校吃!

那天成了我在学校里非常开心的一天,很多其他朋友都围着我,要我给饼干吃。我就分了一点,然后偷偷的将剩下的藏好。想着他明天会不会还带些回来。

那些天,他每天都是下午出去,然后凌晨回来。我问母亲他去干什么了。她说,他啊,去赶板车了。于是我低头不说话。

想起来,赶板车是件很辛苦的活。基本就是用一辆板车,自己充当牛的角色,拉着很重的货物给人送到指定地点。我想他肯定很累,因为每次回来都是满头是汗,满脸写着疲惫。但他总会给我们带点小吃的,我们都很喜欢。

我并不记得那种生活他持续了多久。多年以后,当他在城里做生意的时候,有几次我看到有人帮他拖完板车之后,他会多给一点钱,然后很客气的感谢别人。然后他会看着我,笑着搓搓手说:你知道的,他们很辛苦,往往需要的是一点点尊重,呵呵呵呵。他笑的时候很憨厚,时至今日亦不改本色。

他在我记忆里,是一个老牛般的角色。这也是他一直欣赏的角色。我表示认同,是因为我所看到的老牛,都非常强壮,满是肌肉的感觉。 他就是这样的体格,非常壮实,虎背熊腰个不高。我从母亲那里知道他曾经年少的时候被选上飞行员,但要去西安参加复检而家里又拿不出路费,于是只好痛苦的作罢。

小时候,我眼里的他总是力大无穷。我打不开的罐头,只要找到他,就直接用手一拧,大半机会那盖就开了。

冬天的时候,他会去挖藕。那是他的强项。深深的藕塘里,他就一铲一铲的往外掀泥巴,三下两下就可以拿出一根人这么长的藕。一天之中,他可以挖好多好多,洗好了拖去换钱。

有时候我去看他,他就隔得老远老远就笑呵呵的喊我过去,然后挑些藕的拱头(最前面的那节最嫩的藕),在水里洗洗,然后给我。我就嚼吧嚼吧放在嘴里吃。他喜欢问我“好吃吗?”当我回答好吃的时候,他就笑。

他其实很爱孩子,爱到深处,让母亲都觉得他似乎忘了自己是谁,也忘了母亲是谁。

小时候家里穷,全指望着几亩地过生活。加上我们要上学,需要开销,这些并不是件轻松就可以搞定的事。还好他很聪明,读过书,有点知识,而且非常吃得起苦。所以我们的日子过得清苦而充实。

那时候我们小孩经常要帮着家里干活。家里秋天会收很多棉花,小孩要帮着拆棉花。 家里有种过棉花的同学们都知道棉花摘回家之后要用手将棉花的棉絮部分从壳里拆出来,才能够拿去卖。

正是因为这样,在棉花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剥棉花。大人和小孩,齐聚一堂,就那么剥啊剥啊剥。

父亲做事虽然给力,但是剥棉花这种绣花功夫他不上道,经常剥着剥着就睡着了,头就那么一晃一晃的。我们也不打搅他,让他那么晃。他经常晃久了就醒了,然后茫然的看看我们,噜吧噜吧嘴,接着剥,然后接着打瞌睡。

为了刺激小孩的积极性,大人的做法就是剥一斤棉花算多少钱,比如一两毛,但是我们小孩子剥得很起劲,心里想着买雪糕的钱就指着这个啦。

我当时拼命剥,甚至晚上不愿意去睡觉,就是为了多弄点公分。他心疼我们的时候,经常说:你们两个去睡觉吧,我给你们算多少斤,不用剥了。

我一个秋天下来,攒了两块一毛钱。我经常看着账本上的那个数字,很是高兴我要拿这笔巨款去干什么。

有那么一个晚上,他在洗澡,对我说,你能不能把你的钱借给我,我要去买东西,但是缺钱。 我噜吧噜吧嘴,挺不乐意。他就笑,呵呵呵呵,一定还和一定还。

我自然不好说什么,反正一直在账本上,也没有看到过票子,就那么滴。不过貌似我们两个后来都将这事给忘了,至今这两块一毛钱都没有兑过现。这也看得出他当时手头紧。

也不记得过了几年,家里终究太拮据。父亲似乎被逼上了梁山,即使之前他干过生产队长,开过豆腐铺,种过蘑菇,想过很多办法,但终究抵不过增产不增收的惨痛规律。

母亲的几个弟弟陆续在城里做起了生意,混得不错。她就开始怂恿父亲进城。

父亲老实,不愿意。他觉得他就适合在村里做点啥。母亲不同意,知道他怕输。她就一怒之下去借了两千块钱,塞给他,说:你去!赔了就赔了,家里的事不要你管,我来挑!

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如何回答的,估计他也就噜吧噜吧嘴,看看母亲彪悍的眼神,也就默许了这件事。大部分时候,母亲怕他,但是母亲发威的时候,他也知道不对着干是个明智的选择。

刚开始的时候,日子很艰难。他回来每次都是闷声喝酒,喝醉了酒空口说胡话。有天我抱着他的腿,他摸摸我的头,说:其实我希望走在街上被车撞死算了。说完他接着喝,我不懂他为什么说胡话,母亲不好受,就走开。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日子,他本钱不多,做水产品生意本金不多很难做大,别人也不care这种小散户,自然言语多有怠慢,也不耐烦。 而他恰恰是个自尊心很敏感的人,觉得是种侮辱。他也只能借酒消愁。

即使不开心,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天中饭就是一个馒头,他不肯买任何东西。 母亲看不下去,就让我送饭。我就常常步行一个小时去给他送饭,他对此很高兴,觉得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也不记得我坚持了多久,总是那是很遥远的一段路。

我小学毕业后,他非常想我去城里上学。 因为他读过书,但是只到初中毕业就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而被迫离开了学校。尽管他很渴望继续,可是生活所迫非自己所能控制。 

他们这一代的人最典型的特色就是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委托给下一代。于是,他就把理想都给了我。 

我去了城里,一切陌生而又新鲜,城里的孩子玩的和我小时候很不一样。我就开始试图融入他们的环境。

可是父亲节俭,中午做饭有时候相当凑活,在花费方面过于节俭,导致我手头很是紧张。平时没有钱打游戏机和与女孩子们出去玩。

我自然有我的过法,和很多相好的朋友迅速打成一片。就这样猝不及防间,我也进入了叛逆期。

我知道他的节俭是因为生意局面打不开,终究是小打小闹,苛捐杂税贵,我上学也不是小费用。

可是我不理解,我只知道班上同学去滑冰,各种玩耍,过各种生日,而且我也迷恋打游戏机。 我也有参与的渴望,尽管我某些时候理解他。

我总有办法能够从他那里弄到钱,然后一个人去挥霍。渐渐的,我开始和他顶嘴,和他对着干。他一般都忍着。

直到有天我当着他很多同行的面说了很多刺痛他的话,让他很尴尬。那天晚上,我被他揍了一顿。我估计记仇了一阵子,也就被他的关心打动了,不了了之。但偶尔看到他很辛苦,我也心疼他。

那年,我做过一些荒唐事。包括有次和别人赌狠,从一个比一层楼还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而下面是水泥地。尽管我尽量用我知道的技巧,比如用腿缓冲缓冲,但是终究是双脚着地后差点废了 --- 一双脚踝肿得老高老青,无法行走。

他并没有问过我是神马情况搞得我如此惨烈,就去买了一瓶烈酒,用火点燃,然后趁着热给我做按摩。在他的关怀下,我算是一个星期后可以走路了。 

他以为我非常乖,其实我一点也不乖。我偷偷去打游戏机,偷偷陪女孩子过生日,在学校打架,帮助同学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等。可是我每次都是班上第一名,因为那是一个全校最差的班。

他很高兴,不管我在做什么,总是以我为骄傲。

不久以后,我到了一个好一点的环境。我开始觉醒,我开始痛心他的辛苦生活。觉得那不应该是他永远该过得生活。

我成绩渐渐在全校拔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全面都很在行。我开始写日记,记录我和他的生活,记录我们睡一起的日子,记录他为我做的一切的一切。 

他依旧以我为傲,干活拼命努力。他从来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睡觉少,醒了就干活。从来都是5点钟就醒了,晚上十点左右睡觉。 白天不停歇,没有周六周末。一年365天之休息大年初一那天,然后其余的时间都在干活。

在他的坚持不懈下,生意渐渐越做越好,在同行中算做的很不错的。 

于是他常常向我讲他的生意经,我也装作眼神发亮的听他讲那些他曾经给我讲过不下于百遍的话。

我和他生活六年后,我上了大学,离开了他,每年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也时间极短。我没有注意到,每次我离开家,他都非常不舍得。但他还是会和我说:你要以事业为重,有多高,飞多高。不要恋家。

我似乎天生就适应能力很强,在哪里都能一个人过得很好,不像别人那么恋家。所以家里电话也少打,打也是打给母亲,因为他话少,不八卦,只是不管时间几点,总是问我吃了没有然后嘱咐我注意身体。有些要求他甚至还要妈妈来转达给我。

多少年后,我回家乡,去看他住的地方,他还挂着我初一的学生证。那上面的少年,一头短发,坚定的眼神,没有笑容,在白衬衫下显得很倔强。 他说:你这张照片很帅哇!

我只听过他说过他这个儿子帅,没有说过任何其他人。 我笑笑,笑纳了这种说法。

可是他也有抱怨,说我给他打电话少,但不是和我说的,而是和他的同僚,然后同僚偷偷告诉我的。我笑笑,在心里想要给他多打点才行。

他看报,很关心国家大事。但他不喜欢我激烈的政治观点,和近乎强势的反毛情节。他怕我在政治上犯错误,而我,一直是他眼里的那个不惜激烈辩论于集市的愤青。

他说希望我入党,尽管我鄙视党。但是还是入了,入党的时候我没有去宣誓,但我在拿到党员证的时候告诉了他,说你儿子我入党了。他说好,那就好,那就好。他不知道之后我的党员证也不知道弄到了何方去了。也不知道我出过的时候没有申请保留党籍。

我出国的时候,他老骄傲了,觉得自己的儿子了不起。 他和我说,你要是需要钱,我帮你搞。

我拍着他的肩膀,说用不着。 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老妈。 

他点点头。

我在美国的时候,每次打电话,他总是不忘嘱咐我要保重身体,不要心疼钱。 其实他不知道,我已经深深受他的影响,很节省,尽管近些年在这方面有些放松,但我依旧能够感受他对我的影响。


我一直佩服他的精神 --- 他从来不玩,做事很投入,很坚持。

我一直说我赶不上他的三分之一伟大,因为我没有那么专心和坚持,也没有他那么吃的起苦,也不可能像他那样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牺牲的精神。 

我很骄傲我来这个世界之后有他的陪伴,和他的精神鼓舞。

想起他的时候,我总会记起那么一幕: 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晚上必须回家,我就在南湖一个路口目送他骑着自行车离开,直到消失在转弯处。

那个背影,一直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虽然无言,但是大爱。

在这个属于他,以及千千万万的如你一样伟大的男人的日子,我想对他说声节日快乐。

父亲的感情,深似大海,铭记我心,从未褪色,千山万水,不减此情。


灵致
2012年6月17日
西雅图

here we go

I have arrived in Seattle, and everything is fine.

It's a new journey to me. And I will target the projects at my hand. No matter there is paper come out or not, I will focus on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I have confronted. 

Be a responsable man, and focus more on work. 

Here we go.

go

Men, let's go. For the dreams we have, for the joys we want.

【原创】你的心,其实我一直都懂



注:写完这篇,我要停笔一段时间了。作为告别,将此文献给母亲。



每年的母亲节,都是Sealeen同学第一个通知我:hi,XX,今天要记得给你妈打电话!

今年,她没有提醒我,但是我却记起来了。

前天的时候,母亲大人打电话给我,矢志不渝的拨了好几通越洋电话。我一一都给挂了,一来是因为忙着改试卷,二来是因为自己计划母亲节的时候打,得省点台词。

昨天晚上正好是国内的母亲节,我打了过去。

老妈显得无比高兴,说起母亲节。她说:别人告诉我的时候,我可开心了,觉得你会打电话,果然打过来了。哈哈。

正说话之间,有人在耳边说:**姐,打过来了吧!

她得瑟着说:嗯嗯嗯,正在打呢。

我一乐,问她最近干什么。她就巴拉巴拉的告诉我最近照顾小孩啦,打麻将赢了一千多块钱啦。

她总是一开心起来,像个小孩子说个不停。完了总会不忘像父亲大人一样关心我的身体。

不知道怎么地,我脑海里面总想起去年我离开家的时候。她送我,费力的将我的行李往电动车上搬,我说我来搬,她不让,然后固执的说:我要搬,路途还遥远,有得你搬。

我手拿着两个橙子,从后面抱着她,说:老妈子,要不我们来个自拍呗。其实这话的时候,我心里其实发酸。

她搓搓手,笑笑说:好好好!

就那样,像小时候她抱着我那样。我抱着她,脸贴在一起,45度角,闪了一张。

我至今还记得走的那天早上,她一遍一遍的check我的行李箱,生怕落了这个落了那个。

走在路上,她总是笑着对别人说,唉,不知道是不是再过两年再回来。

我知道她想我,尤其是去年听说我的事的时候,她有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我告诉她我想回去一趟的时候,她一方面心疼路费,一方面很想自己离家2年半的小儿子,想得心疼。

于是,她似乎下定决心的说,你回来吧,回来吧。

那个时候,我想起的是多少年前,我第一次想买电脑的时候,我告诉了她我的想法。

尽管我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贷款和奖学金搞定,坚持没有让家里负担。但是当时的我实在没有钱买电脑。我就和她随便说了一下。她就问:多少钱,我给你!

我沉默,觉得没有坚守住自己的原则。这些年,因为一直觉得他们辛苦,我不忍心去让他们再因为钱的事情操心。尽管我知道,她和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高中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我需要钱或者东西,他们从来没有一点犹豫的支持我,甚至有时候不问我要去干什么。

结果是,第二天,她打电话给我,说:“电脑的钱马上你老爸给你汇过去,但是你答应我,去买部笔记本电脑,不要贪便宜买台式机,我不想你有时候想用用不了。”

要知道当时,笔记本电脑在高校才刚刚流行,价格上万,而且几乎是同等性能的台式机的两倍多。而我母亲,她从来没有碰过电脑,也不知道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区别,只是她去打听了一下彼此的利弊,就果断的告诉我父亲,要买就买最好的。

当时的我,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感动得快说不出话来。

那年,我算是系里最早的一帮有笔记本电脑的人之一。

当年寒假,我带电脑回家,告诉她和老爸如何用笔记本拍照。那个时候的集成摄像头还刚开始流行,很多人都还不是使用数码相机,而是胶卷。所以我当时教他们两口子拍照片,加特效,以及录制DV的时候,他俩老激动了。我更是导演了他俩第一张浪漫式的合影,并制作了一个数码动感画册,配的音乐是当年流行的《老鼠爱大米》。

老妈自从我离开家上大学之后,就开始走搞笑路线。每次电话里面总是欢乐得不行,想着法子逗我乐。

有几次我心情不好,她就说,唉,你又不在我身边哦。在我身边,我就做点好吃的,你不就开心啦。

有几次,我打电话回去,她正在做饭,说:**啊,我正在做菜,很好吃啊。要不要我在电话里递给你吃?

我就配合着说:好啊好啊,搞过来搞过来,我张着嘴呢!

“哎哟喂,给你一大块”,她了乐哈哈的说:“好吃不?”

我就嚼吧嚼吧,说:真好吃啊!

她又接着乐得不行。

她一直酷爱打麻将,但是因为父亲生意忙,没有时间。同时也因为父亲一直反对她打。所以她经常和我诉苦,说你老爸这个老古董,总是不喜欢我打麻将啊。

我就说,好啦,只要你答应我在他忙的时候多帮帮他,不去打,我来劝他等不太忙的时候不干涉你。

她又乐:哈哈,好好好。

因为她知道我父亲很倔,但是他愿意听我的话,每次她和父亲吵架,都是我去调停。有时候父亲的固执让她为难,她就吓唬他:你要再倔强,我就给**打电话!

母亲一直是个要强的人,从小就是家里的老大。带几个弟弟妹妹长大,上山下地,爬树捉鱼,据说无所不通。外婆村里的人都觉得她实在是厉害的角色,从来没有见过她怕过什么。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父亲去城里打拼,是母亲逼他去的。她当时借了一笔钱,大手一挥,说:你去吧,出去闯,家里的事我来扛。你也不要担心,输了我不怪你。

刚开始摸索着做生意的父亲非常艰难,每天回家借酒消愁,也不再把我抱在怀里拿胡渣刺我的脸。母亲每次都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父亲脾气不好的时候很固执,母亲几次想发威。那时候我虽然小,但懂得我要是不调停一下,估计很麻烦。所以我总是告诉她,他心情不好,不理他就好了。两个人都倔强的时候,一定要有个人要忍一下的。母亲点点头,她也开始觉得我懂事了,愿意向我诉苦,也愿意相信我。

我想她一直很相信我的原因,是我愿意帮她干活,或者陪着她。尽管我很懒,但是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那个时候家里还有不少地,我从小就帮着家里放牛,然后母亲挑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活。村里人说,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女人如她那般,所有男人干的活都自己一个人挑起来。更是很多人那她当榜样来激励自己的婆娘干活上点档次,要有担当。

而我,理解她的辛苦。那些背后的夸奖后面是多少汗水和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我愿意帮她干活的时候,她总是喜欢说:哈哈,一个鸡公四两力,你帮了我不少忙!

我笑笑。

记忆中,我们一起种过棉花。夏天的烈日下,我晒得发晕,她就让我休息一会儿,再小弄一会儿,但是她从来不休息。

我们一起去卖藕,道路泥泞不好走,而且我们要拖一个很大的装满了藕的板车。她努力掌握方向,使劲往前拉。而我基本上扮演一个小牛的角色,拉着一根很长的绳子拼命往前拉。即使我起的作用并不大,但无疑我因为使劲而憋红了的脸成了她最大的动力。路途虽遥远,可是我们总能够一天拉上几个来回。我们颇为以此为傲。

到今天,当家里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她总是说,那个时候多亏了你啊,我总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起拉车去卖藕的情景。然后她羞涩的一笑,看我记起来没有。 

而我,如果不是她经常提起,似乎早已经忘记了那档子事。要说记得,我只记得我们每次去轧米,要拖稻谷到很远的地方。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我们一起合作拉过去。她总会买我喜欢吃的雪糕,说:**,来,奖你的!然后她笑着擦擦汗,就看着我欢快的吃雪糕。

她也一直很感激我愿意帮她背很重的稻谷到楼上去晒,愿意陪着她赶夜路。所以每次她说,幸亏有你,要不然我这事我做不来的时候。我鼻子发酸,因为她太辛苦了。

母亲与我的回忆,有很多的不同。有时候我记起来她有次打我打得很凶,告诉她,她不承认,说:胡说,我什么时候打过你!

我笑,知道她大概是希望我忘掉那件事。

其实那次是因为我去放野火,不小心烧了她给我新买的棉袄。或许因为那是她用私房钱给我买的,看我如此不珍惜,怒从心来,就狠狠揍了我一顿。

之后的我并没有怪她揍我。长大之后的我更是觉得那是我美好的回忆之一,因为她揍我确实不如父亲揍我多。而她总羞于提起。

我从没有说过我爱她,也从未夸过她是个好妈妈。但是她确实是个好母亲,也是中国众多善良勤劳伟大的母亲之一。

多少次,我想起我小时候牙疼睡不着觉,是她抱着我一夜不睡,用那嘶哑的声线唱歌给我听,摸着我肿起来的脸,一遍遍的说:我的*儿受苦了,我的*儿受苦了。然后第二天赶早去城里看医生。也是她一次次背着发高烧的我赶往几里外的医院。然后安慰因为打针而痛的不说话的我。

也是她,在我调皮的时候,多少次骂我不听话的小兔崽子、抽筋的等等。长大后的我,其实多想告诉她,我喜欢她当时那样骂我,以及气急败坏无可奈何的样子。

母亲是个坚强的人,也是个感性的人。小时候曾经因为我不听话,还找一些破理由说她不好,就在我面前掉眼泪,搞得我心酸,说要不你不哭,我不那样了。

后来,我到市里上初中,父亲也留在城里坐生意。每次周末,我和哥哥以及嫂子回家去,家里很热闹,她总是很高兴。可是她说,**你知道么,每次你们星期天晚上离开家的时候,我总是看着你们流泪。我觉得你们都走了,家里好冷清,没有人作伴,我不喜欢那样!

我说,好的好的,我多回来陪你,你也多去打麻将吧。她就破涕为笑微笑,说哈哈,这个主意不错啊。

而最为让我心酸的,是当年我离开中国来美国。带从来没有出过家乡和远门的她去上海,她一路上看到很多风景,一点都没有我所期待看到的激动。

夜晚走在上海陆家嘴的街道上,她经常下意识的握住我的手,很用力。然后在我侧后方跟得很紧,仿佛一个害怕迷路的孩子,紧紧跟着自己信赖的大人一样。我知道她以前不像父亲那样期望我飞得越高越好,她想我在她身边,但也知道我有梦想,她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没有梦想。

她说她一点都不稀罕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楼太高让人透不过气来。看到东方明珠和环球金融大厦也没有听她哇过哪怕一声。

她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看着我离开,久久不愿转身离去。就那样,她双手抱在身面,远远的看着我,偶尔挥挥手,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个动作。然后有几次,她偷偷转过头,我知道她在擦无法控制而溢出的泪水。

去年12月,当我再次离开的时候,她和父亲去家乡的车站送我。我坐在车上,车马上要开了。我看着站在离我最近的窗外的他们俩,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脸庞,心里阵阵发酸。

我看到父亲很沉默,但是抬头看我的时候在笑。然后我看她,她看着我,突然低下头,我知道她在强忍着泪水。然后她又倔强式的抬头,红着眼睛微笑,向我挥手,大概是想和我说一路顺风,孩子。

我照了一张当时他们俩并肩站在一起的照片,一直放在我手机上做桌面。我总是在难过的时候拿来看看,就一点点恢复心情。

多少年了,她总说我是她的精神力量,是她开心的动力。我说我又何尝不是。

我上次回去,她陪我去所有我以前就读过的地方 ---- 小学,初中和高中,她一遍遍的念叨说每次走过这些地方都会说,啊,这是我的**当年读过的地方!

去年的一个夜晚,我带她和侄女去广场玩,买了一些孔明灯,告诉她这个可以许愿的。她高兴得像个孩子,回到家就说,走走走,我们去放哈。

我说好啊,我点着之后让她拿着,慢慢的放。然后说,要不许个愿呗。

嗯,她看着慢慢飘向天际的等,估计在心里许愿。然后说,哎呀,好高呀,你看你看,都飘到那里去鸟!

不久前的一天,她兴奋打电话给我说:**啊,我又买了几个许愿灯放了,哈哈。

我就笑,想着她笨拙的拆线,点灯,然后放手,让它飞向天际,带着她的愿望,靠近天际,靠近自己心里神圣的地方。

那时候我才想起每次我行,不管我是去哪里。她那天晚上总是在看着时间,念叨,哎呀,**现在应该到某某地方了。读大学的时候,每次看到天气预报说合肥,她总逗小唯子说哎呀,那是你**读书的地方哦。我们的唯子也要努力,去那里读书哦。

如今每次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新闻,她总是我小侄子思睿说哎呀,你**在那里呢,你长大了也去好不好?然后总是拿着我们的照片,教小孩子念我的名字。

不管是骄傲,还是牵挂,她的那份寄托,我懂。

如今,我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成长路上的阵痛和艰辛,有哪件事情能够和她曾经所经历的相提并论?

我总是想起她坚强的微笑,有时候乐观的自嘲,总能够给我很多力量。

尽管我关心的很多东西她不懂,但是她说出来的话总能很打动我。有时候一些幼稚的话, 足以让我哈哈大笑后沉思很久。

我爱她,这是真的。我知道她也爱我,也是真的。

母亲在我心里,是个坚强的后盾,也是个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我的心,在她手里是条长长的线,飘得再远,也在手里。而她,于我,是永远的云,即使再远,也飘在我心里。

谢谢你,母亲。若非有你,也不会有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只希望你安康,在每一个有你有我的日子。


灵致随笔
2012年5月13日
加州

Notes of Todays talk

Todays talk is about NP hard problems in machine learning, under certain kind of assumptions of the input and the output, could be solved in polynomial problem.

The high level message is that some NP hard problem, if you consider about the input in a general case, the worst-case complexity would be horrible. However, if you add more assumptions, such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problem you are working on), could make a huge difference on the complexity. 

But the most challenging put is about making the assumption. This also give me similar feeling in the problem we are attacking right now. as the data are high dimensional and complicated, we don't have good weapon on firing at these problems. i feel that we are approaching by the same philosophy. 

Another thing worthy to mention is that Bin jie talked to me today. I just found she is cute when she "critisize" me, but unfortunely she found it. But it helps. I should be more serious in many situation now. 

 

The message to all of my student before the final

Dear All,

Glad to meet some of your guys at the office hour today!

And I am so happy and proud to be the GSI for you in this wonderful semester and work with Howard. It's my favorite  teaching semester!  Thanks for all the support and all the joys we share together within this Stat 2 journey.

Hope all of you have a nice review week and final week. And good luck with final.

Just a few kind tips for your review and final:

1. scan the summary of each chapter of the book quickly and try to find the topic you are not familiar but important, then focus more on that.

2.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you have ever make before --- quiz, homework and Midterms.

3. Look into the notes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such as the 4 groups of Expected Value and their Standard Error we have learnt this semester.  Probability And rule , OR rule, Complemental rule etc.

4. Summarize into the A4 paper you can bring in carefully, and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writing. NOT just remember the formulas.

5. Practice is always the key to conquer the fear of exam. And it's the best way to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Keep discussing with good friends in the class if you get confused.

6. Keep calm in the exam. If there is any problem you get stuck, it might also be hard to others. Don't blame yourself but focus on more on the progress you can make. And try to keep your answer clear and well written. And Never never surrender before the deadline of the exam. Fight to the end like a soldier!

7. Study hard and study smart. Don't study overnight just before the exam. Stay in a good shap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ust comfort yourself by read more things before the battle.

8. Be happy with what you paid and what you gained from the course and persuade yourself to try your best 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any results.


Last one:   Live long and prosper! Always love yourself more than what we can see!

:-)

Best
HW

29

我只是觉得在青春的尾巴上,发现很多以前所看重的东西不过都是浮云。而以前很珍惜的东西,现在确实不应该抛弃。

这个现实的世界很现实,没有人愿意为你的午餐无偿买单,也没有人愿意等在你身边知道永远。要想生活,还是得往前面跑。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那么我常常问我的话是,我们做这一切,痛苦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凭空说我们玩不起现实这个游戏,你我皆在其中,如若你能够跳起来,我为何又不可?

我只是不相信我那些年渴望或者痛苦过得东西,我就注定得不到,我知道那个时候我不够努力,但是so what?

我并不认输,也不想形如走尸般的依赖别人抛下的果实过日子。我不是傻子,我也不是懒子。

好吧,如果你不信。我只有一句话:为何我们不试试看,走着瞧。

人生于我,本没有失败,都是过程,都是风景。那么,我希望,我的风景,你能够欣赏和懂。

为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




按语:  仅以此文,致我们无路可退的青春。





似乎很长一段时间,青春这个词汇与我是两个奢侈的字眼。这大概是因为我感觉不到青春的到来,也未曾感觉到青春的散去。

可是,生活中总是不断有人和我说,hi,你看,就咱们这个年纪,老啦!

说这话的,有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人,也有总将被他们凶猛的拍死在沙滩上的八零年代 --- 也即我这个年代。

当我还是一个高中生,也算纯,也算萌的时候,我看过一片名叫《青春》的散文,据说是全世界最为广泛流传的文章,甚至当年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将这片豆腐干放在胸口的口袋里,不时拿出来老黄瓜刷刷绿漆。

那时候的我读那种文章,更多的是一种少年常有的懵懂情怀,对未来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感。觉得青春了不起,可以荒诞不羁,可以纵横江湖。

可惜,现实的骨感刺瞎了理想的丰满。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中国相当苦逼的一代人之一。升学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然后是生存的压力,让人来不及回头也不忍心回头望望自己青春的脚印。

那些年,我们或为了期末考试的好成绩,或为了少得可怜的奖学金,或为了曾经心仪的妹子,或为了自己眼中的荣耀,或为了署上大名的paper,或为了刺瞎别人狗眼的工资,而挥汗,而痛心,而昂首,而低头,而欢呼,而痛哭 ...

我们总是以某种奇特的方式,在教室内,在电脑前,在马路上,在商场里,在旅馆的床上使用、耗散和享受自己的青春。

人在青春期的最大的好处,或许就是你永远不需要从心理上或者生理上恐惧那种时光剥夺你所有一切的幻象。

人们说青春等同于梦想,而我们常常迷茫梦想是神马?

然后突然有一天,说,嗨,我要牛逼,我要牛逼!

于是开始热血,于是开始汗如雨下金不换,低头耕锄于心间。

我呢? 那个喜好青春感觉我哪里去了?

都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们是不是迷路了?是不是因为每每入戏太深,忘了回来的路?

多少年前,在北京的那个夜晚,我带着汀州和另外一个妹子去找陈军,见面第一句话,他就说,我都是奔三的人了,不比你们年轻人啊。

我大笑,说你不就是比我们大几岁嘛,要不要这么感慨啊?!

可是,就是这几年间,转眼我站在了以前我远望的那个年纪。我竟然回顾青春这个字眼,无奈中有些悲伤。

有人想问我,喂,大叔,你又犯二了吧?!

我想说,你叔我伤不起啊!

翻翻以前的相册,看看自己曾经青葱的脸庞,是自己吗?我总是轻轻问自己,抬头看看月光,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多少有些时光留下的沧桑。

或许我不得不承认,岁月是把杀猪刀,刻了一刀又一刀。然后皱纹上了脸,沧桑入了心。

2011年的那次低潮,如同凶猛的钱塘江潮,带走了我所有关于青春的美好回忆,也带走了一种类似梦想的东西。

昨天突然在 Lake Chabit的浮桥上仰望月空,那片皎洁竟然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远去,而如今,我再沉思,是青春的远去啊。

我的心痛,不是为了祭奠青春,而在呼唤梦想。我愿以为,梦想是一种精神上的青春,一种增加你对现实容忍度的良药。 如果放在枕边,即使隔了三十年,还是一样的经典和耐用。

我不曾抚摸梦想很久,也玩世不恭很久。渐渐的我累了,就在青春的尾巴上。

我不会劈材,我也不会喂马,更无所谓春暖花开,或者相信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只是相信,或者愿意相信,你我之间,即使青春散场,还有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抱着它,你可以安然入梦,然后激情的醒来。

青春,淡淡说byebye。

梦想,讲不出离别,说不出再见。
你就回来,然后永远的留下吧。




ps. 只是希望,我还尊重我的诺言和曾经的梦想。


灵致
2012年5月3日
加州

【原创】写给你的我的闷骚





每个早晨
迎着阳光
我总会不经意间遇到你

而你总是静静的站在那儿
一动也不动
不笑也不哭
不喜也不悲

时光很匆匆
我总是拼命往前赶
没时间停下脚步
和你说声
嗨,你好吗

等待我的是
准备考试的学生
还有
准备考我的老师
和那
马上要开始的钟声

其实
我多想告诉你
我喜欢
你那淡淡的迷人的芳香
还有在风中摇曳的秀发
可我总是匆匆
只能
用身影划过你深情的眼眸
 

春去春来
花开花败
岁月没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没有无言的结局
所以我知道
你来了还会走
而你走了
或许还会来

这个冷漠的世界
对你而言
或许有如西伯利亚的寒冬

所以你觉得
无人能懂你的温柔
可你还是芳华如故
一如你春来的微笑
一如你夏去的背影

有时看你压力山大
一缕缕飘落的秀发
想与你在月光下扯淡
和你谈谈芳华湖畔
那些青春好笑的故事
让你暂弃时光的负担
开心的大笑

想要告诉你
生命苦短
何不与有爱的人
做爱做的事
唱爱唱的歌
可你听不懂中国话
也不懂东方的文化

你从不超短裙
也未曾低胸装
不想坑干爹
也不会雅买蝶
那么高傲的
端庄的
站在那里

所以我还是
轻轻的
划过你的身旁
不让我的猥琐
玷污你洁白的年华


后记:仅以此文,献给校园西边那棵美丽的桃树,并打发我监考中的无聊时光。

灵致
2012年4月18日于 湾区

泰瑞・速度 ---- 巨擘今天的演讲及八卦



Formal name: Terry Speed --- The Hero of the World of Statistics

正式名: 泰瑞·速度 --- 统计世界的英雄

------------------------------------------------------------------

Another version with pictures and music is avialable at:

http://user.qzone.qq.com/176497662/blog/1332220225







题记: 谨以此文,向我们眼中那个儒雅可亲而又坚强勇敢的老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此文为非正式文,虽然属实,但仅供娱乐。勿拍砖。

--- by 灵致



Note: 请跳过下面两行虚晃一枪的引言直接往下阅读。

*************************** Quote: ******************************************

In my opinion, statistics follows this formulas above:

Experiments + Data --(model)--> results + uncertainty ==> understand the world!

--- by Terry 3/19/2012

The best thing about being a statistician is that you get to play in everyone's backyard.

--- John Tukey (Princeton)



引言: 在我眼中,统计服从如下公式:

试验 + 数据 --(建模)--> 结果 + 不确定性 ==》 理解世界!

--- by 泰瑞·速度 3/19/2012

作为一个统计学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每个人的后花园玩耍!

--- by 约翰·图奇 (普林斯顿)

*****************************************************************************





今天是公元2012年3月19日,我猜测在任何一个文明里面,这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发生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的概率也直接以指数级别趋向于零。



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有所谓的伯克利校级诺贝尔奖的2012年度马丁·梅叶申职员研究演讲(The 99th Annual Martin Meyerson Faculty Research Lectures 2012)将在下午4点到5点于国际学生大厦召开。而且Howard昨天在和我一起改试卷的时候就兴奋的告诉我这件事,说这是个big deal。而更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这一次评选委员会在全校范围内选中了我们系的Terry Speed作为第一个演讲人,而第二个将于2个星期后进行另外一次演讲。



这个事情虽然不是一个奖,也没有奖金,但是每年只有不超过2个人能够被一个严格的委员会挑选出来作为学校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给一个lecture。而且这项传统从1913年开始,到今年是99个年头。



在统计领域里,只有Prof. David Blackwell与1971年获此殊荣,连鼻祖Jerzey Neyman在有生之年也没有沾上边。



下午的时候,我在hold office hour,去上厕所。正好在厕所门口遇到泰瑞,我像往常遇到他一样打个招呼:“泰瑞,你好!”



“嗯,你好!”泰瑞总是像往常一样看看我,然后招牌式的笑容。我猜测他八成不知道我名字。Anyway, 这不影响我对他得敬仰。



我突然想起来Howard提起来的事。就犯二式的顺口问:听说你今天要给个lecture啊?



泰瑞像个孩子一样笑了笑,习惯性的搓了搓手:嗯,嗯,听说之后的食物很好,你应该去听听然后吃点。呵呵。



我说,必须的,必须的。我很感兴趣啊,到时候见哈。



下午的我在office hour的时候也没有学生来骚扰我,就趴在桌子上睡得哈喇子直流。醒来时阳光泛滥,头有点晕。看看表,时间已经是3:30PM。想起来泰瑞,我拿了个ipad就朝IHouse窜过去。



Evans楼下,Howard和Marla正在等校车,看到我准备步行过去,他们也决定一起步行过去。路上Howard继续和我们八卦泰瑞。



Howard和泰瑞差不多都是六七十岁的样子,两人都是澳大利亚人,朋友多年,所以Howard知道很多泰瑞的八卦,并断断续续的和我讲了很多。那么在演讲之前,我正好可以透露其中一二。



泰瑞的确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泰瑞·速度(汗我这个够二的翻译)生于1943年3月14日,也即传说中的中国白色情人节。他是著名的澳大利亚籍统计学家,以其在方差分析、生物信息学以及生物基因数据分析方面的杰出工作而闻名于世。其一生获誉无数,曾担任数理统计学会的主席以及伯克利统计系主任。同时他还是北美著名的辛普森谋杀案的专家证人(1995年引起北美轰动,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广为认知的犯罪案例,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泰瑞今年69岁,满头苍苍白发。然而但凡见过泰瑞的人都发现他是如此的矍铄,双眼炯炯有神,笑容满面,头发胡须精短而给力。



虽然他体重很轻,干瘦干瘦,但是据Howard说他只要是在伯克利,必然每天早晨5:30AM起床,围绕伯克利的街道狂奔1个半小时,一般来说能够将伯克利这座不大的城市绕一圈。这点让我很惊讶,但是没有向泰瑞本人求证过。而且,Howard说又一次统计大会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的时候,时值寒冬,有人看到清晨有个老人穿个短裤在雪地里狂奔,Howard说众人说,不用问,it has to be Terry!



此外,泰瑞是一个连统计课都没有上过的人。他的大部分受教育的经历与数学相关,而且在代数领域获得PhD,然后过了不多久,因为对统计有兴趣,他风向大转的跳入统计领域,开始了其达40余年的统计生涯(今日亲自向泰瑞求证属实)。



泰瑞的研究兴趣很广,最难能可得的是作为一个曾今搞纯理论的专家,他对应用统计充满兴趣,并和他第一个在北美的学生Bin姐一起开始了应用统计的生涯。在伯克利这块热土上生活奋斗了多年。



泰瑞一生对伯克利有着很深的挚爱。正如同今天致开幕词的Robert J. Birgeneau 介绍说,泰瑞曾经申请伯克利的PhD,并拿到了offer,但是那个时候他得到的offer不足以维持他在伯克利的生活,所以他痛苦的拒绝了伯克利,而上了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然后他没有想到多年之后的1984,他来伯克利讲学,受到伯克利统计系系主任Lehmann的热情邀请,他动了凡心,离开自己的祖国,远渡重洋裸奔到了加州这块热土之上。之后,他在这里买了房,带了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分支壮大了起来。





让我们暂时把目光移向会场。



当我们众人赶到的时候,离开场还有一些时间。在门口,泰瑞上身穿着黑色西装,里面不是衬衫,而是一件拉风的T恤 --- 那是统计系经典的年度T恤,写着统计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以及一个非常cute的答案。



当泰瑞很骄傲的向几个老朋友显摆这件T恤的时候,我又范二的问了一句:你这件T恤是那一年的啊?



“哈哈,1984年的。”泰瑞非常响亮的回答。



“哦,那个时候你也获得了新生T恤啊”,旁边一个老太卖萌的看着泰瑞。



“那可不,必须的!”泰瑞笑得像个孩子。



泰瑞今天的演讲的题目是“Extracting More Information out of Data”(从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



我作为一个勇敢无畏的二逼青年,找了一个离演讲台最近的非保留区的位置。当时我还不知道保留区是给谁留的。



知道校长Robert过来坐在和我隔一个走廊的位置的时候,我才知道今天将有不少人来捧场。果然,后来校长致开场词的时候,一个个的介绍了大牛。其中一半获得过诺贝尔奖,有多人具备这个资格,只是没有评上。这个时候我想起Howard和学生介绍泰瑞的时候总说,如果统计界要评一个诺贝尔奖,那么很可能是泰瑞。



我旁白来了一个很大年纪的老教授,非常欢快。以来就和我侃上了。问我来这里干嘛,我心里想说我是来打酱油的。但是很诚恳的说:“我是来听演讲的,很感兴趣,有可能写一篇博客。”知道了我的大致背景,他一听来劲了,说:我叫Graburn Nelson,**系的(我没有听清)。我去过中国好多次啊,我去过****城市和**城市,有学生在丽江工作,厦大有不少我学生,我很喜欢中国。然后我们俩话唠就在那里侃个不停,直到Robert上了讲台。然后还告诉我他的邮箱地址,说有问题问他就给他发邮件。



没有坐在保留区的他,在校长介绍保留区的人的时候,很兴奋的和我说:“嗨,嗨,这货我认识,哈哈。”过了一会儿,又说:“哈,这货我也认识”。



最后说,“你知道吗,他”,他指了指台上正致辞的校长,“下个星期要和我喝茶,谈谈如何给伯克利申请更多的基金。”



我很配合的说:“啊,Great啊!”,然后我们就开始听演讲了。



泰瑞声音很洪亮,从统计的历史开始讲起,然后讲起了自己相关的应用统计工作。他一向非常尊重开山鼻祖R.A. Fisher。 自然讲了其不少八卦。众人大乐。



泰瑞的三个合作研究的课题都列举了一些合作者的照片,其中每张照片都有个诺贝尔奖得主或者大牛,旁边的Graburn说,“哈哈,这个我认识”,他指一指最boss的那个人,直到后来,Steve Evan出现的时候,我问:“那个你认识么?”,我指了指照片。



“哪个?”,他不解。



“那胖子,笑得很开心的那张”,我又指了指。



“不,不认识!”,他单手撑在脸上,头摇的像电风扇设定为摇摆模式一样。



泰瑞讲到技术细节的时候,我不懂,所以摆弄手中的ipad,玩一个叫temple run的游戏,我很怕被人发现。结果Graburn凑过来,看得很带劲,但他不说话,只是看,再时而看看泰瑞。



经过一个小时的时候,泰瑞的演讲结束。众人鼓掌,雷鸣不止。



大家正准备问问题,包括我也已经准备问个问题。结果狗血的事情发生了。



一阵警报响起,所有的灯开始闪烁。我开始还以为有人故意提醒演讲结束时间到了,但觉得不会这么激烈啊。



不一会儿,确认是火警信号。众人只得挤出屋外,三五成堆的聚在一起聊天。



我比较蛋疼,就站在离泰瑞不远的地方,看他和这个拥抱,和那个贴脸的。记得泰瑞和我说食物不错,我正想nnd食物就这么吃不成了。



不过不一会儿,警车赶到,立马清场。一番仔细检查之后。居然打开了后面的门,说吃饭啦,吃饭啦。



众吃货一拥而入。操起盘子就往里面抓食物。



我问泰瑞还会不会继续了,因为我有个问题要问他。他说:No,it is finished! Enjoy the food!



我自然不客气,吃了不少肉。确实很美味。期间认识了泰瑞的几个学生和生统的几个研究生。



泰瑞的一个学生的postdoc要告别,问我可不可以让她在前面问。我说可以啊。两个人就在泰瑞后面聊得甚欢。而泰瑞正在回答一个研究生的问题。



好不容易轮到我的时候,泰瑞连忙趁着间隙抓了两把桌上的食物就边吃边说,hi,有话就说哈。



我迟疑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很二的问题(a dumb question)。他说,但问无妨。



我说:“我有幸读到了Leo Brieman在1994年伯克利统计系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其中对统计领域25年后的情形做了生动的设想。到今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也差不多可以判断其中真假了。我感觉一半预想实现了,但是另外一半是十万八千里。如果让你对25年后的统计领域做一番设想,你会怎么憧憬那个时代的统计?”



泰瑞似乎很吃惊我问这个问题,他停下手中的糕点。说:“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啊,我需要好好思考之后才能回答你。 你在哪儿看到Leo的演讲?”



“在Bin以前一个学生的博客上看到了中文译本,然后后来读了英文本”



“那太好了,你可以email给我吗?我需要仔细读读,然后好好想想你这个问题,然后给你一个正式的属于我的答案。好不好?还有,两个星期后,我会回伯克利,到时候给你正式答案,我们聊聊。”,他又开始往嘴里送食物。



我很高兴。说“好啊”,为了防止他忘记这事,我说:“By the way,我叫XXX!”



他说:“我知道啊,你告诉我干嘛。”



我很惊讶:“你怎么可能知道?”



他说:“我有你们这一届的学生名单和照片啊”



我乐了,半开玩笑的说:“哪你说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我指了指不远处的同级同学Christine。



他摇了摇头:“不是每一个人我都记得,你每次和我打招呼,我都要回去翻翻,后来就记住了。”



我笑了笑。看到后面很多人再等着和泰瑞说话,就告别之后回来了。



因为泰瑞算得上是我老师的老师,而且为人一直憨厚老实,和蔼可亲,又有大家风范。曾经有人说如果你能拿到泰瑞的推荐信,在找工作的时候抵得上3篇顶尖文章。他以此来显示泰瑞的地位,但是如果你看到泰瑞本人,你恐怕不会想起来他是这么牛的人。



Bin姐说泰瑞和Le Cam让她学会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我想泰瑞应该是我们所有学统计人的楷模。



以此片文,向泰瑞致以我最高的敬意。希望泰瑞永远快乐健康。









灵致

2012年3月19日 于湾区





参考资料:

泰瑞主页: http://www.stat.berkeley.edu/~terry/

Faculty reserach lectures: http://www.urel.berkeley.edu/faculty/

演讲历史:http://www.urel.berkeley.edu/faculty/history.html









一篇对你很有用的文章

一个男人在外工作20年,终于要回家了,老板问他:你是要20年的工资还是要3句忠告?男人说我明天上路,明早给您答案好吗?老板说可以。当晚男人未眠…早晨,他对老板说:我要3个忠告。于是老板给他3句话。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二、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三、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说完老板给男人一些钱和三个面包,并叮嘱:最大的面包在到家后才能吃。男人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把第一个面包吃了一半了,没过多久遇到一个路口,他打听:请问到**走哪条路近?路人甲:走小路吧,近。路人乙:走大路吧,安全。他迫不急待要与妻子见面,于是走了小路。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有路人说附近闹山贼,于是他想起了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不要试图寻找捷径。于是他回头去走那条大路。又走了几天,第二个面包也吃了一部分了…他找到一家极便宜的客栈投宿。半夜听见有女子哭声,他睡不下。于是决定出门看看。这时他想到了第二个忠告: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于是他又睡下了。第二日起程时,店家惊道:你还活着?!他不解,遂问原由。店家说他有个疯女儿,发病时用哭声引人出来再将其杀害,昨晚投宿的客人只有你一个活着。男人长叹:啊…又走了几天,当第二个面包吃完时他已离家不远了。他更加激动了。天刚黑下来没多久,他就走到了自己的村子。到家时他刚准备敲门,却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他气极了,拿起一把砍柴刀就准备冲进屋子将那男的杀掉。但这时他想到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可能这个决定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于是他冷静下来,在屋外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敲开了门,妻子见他回来十分高兴。但他却很冷漠:那个男人是谁?他妻子笑曰:那是我们的儿啊…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这时他发现这个年轻小伙竟和自己长得相似极了。父子初次见面,相拥而泣…一阵关切过后男人拿出第三个面包准备和妻、子一齐分享…切开之后却发现20年的工资全在里面。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考虑清楚否则到最后后悔的是自己

成大事必备9种能力、9种手段、9种心态分享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6)计算一下产品或服务的诚信代价,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
(6)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该承担
成大事的九种手段:
  1、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2、挑战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3、突破困境--从失败中撮成功的资本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4、抓住机遇--善于选择、善于创造 
  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绝对不允许溜走,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5、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一个能力极弱的人肯定难以打开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级选手的牺牲品;成大事者关于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宽成功之路。
  6、调整心态--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 
  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担,因为他们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则关于高速心态,即使在毫无希望时,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
  7、立即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
  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8、善于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资源 
  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会推动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9、重新规划--站到更高的起点上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
  可以讲任何一种手段,都可以导致一种结果,但这个结果是不是最佳的结果,恐怕就很难说了。成大事者总是选择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完善的结果,这就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手段对你推动成功的计划是否立竿见影!

成大事必备九种能力
  挑战生存的能力:善于在现实中寻找答案                                                                        
  1、 摆正心态,敢于面对现实
  对于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人来说,不能称心如意的现实,就如同生活的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身心,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成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则敢于挑战现实,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这就叫强者!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成大事的经验:适应现实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副聪慧的头脑和灵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如果你能改变观念,适时而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自下而上须臾离不开现实,随着现实的变化,我们必须随之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这是生存的必须。
  如果我们有办法来改变现实,使之适合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要,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2、 让你拥有过硬的自制能力
  自制,就是要克服欲望,不要因为有点压力就心里浮躁,遇到一点不称心的事就大发脾气。
  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将无法控制别人。
  一个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后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对不要放弃,成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烦或阻碍,你就去面对它、解决它、然后再继续前进,这样问题才不会愈积愈多。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时,千万别对自己说“不”,因为“不”也许导致你决心的动摇,放弃你的目标,从而前功尽弃。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压力,让压力在你面前屈服。
  3、 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
  一种抵触情绪的产生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但它对人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从诸多小事上体现出来。我们应尽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它不仅会给我们造成身心上的伤害,而且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绪有时会成为绊脚石。
  为了你的成功,你必须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你必须去适应别人,适应形势,不然的话,你注定成不了大事,注定会被淘汰。
  4、 独处可以激发思考的力量
  如果你知道怎么独处的话,成大事者都是善于独处的人--在独处的过程中激发思考的力量。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压倒并让你永远沉默,也可以像推进器产生强大的动力。
  比别人先走一步,能创造一种成功的心境。
  在独处时,你应当有所思考,不要总人浮于事。
  5、 压力是最好的推动力
  欲成大事者,因目标高远,压力可能会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须能承受这种压力,把压力当成推进人生的动力。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外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人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应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得到的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的也并不完全是坏事情。
  6、以变应变,才有出路
  顺应时势,善于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这是成大事者适应现实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如果没有和人打交道的高超技巧,没有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周全的头脑,灵活应变的手段,就根本无法驾驭大的局面,将很难成大事。
  一个人能看清自己的现状,心态就会平衡许多,就能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认识这个世界,并且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7、 自信心是人生的坚强支柱
  自信心充足者的适应能力就高,反之则适应能力较低。
  一般信心不足较严重的人常有一些身心症状,比如孤僻,害怕与人交往,说话过于偏激,悲观失望。
  如果做事成功的经验越多,那么自信心就越强。
  自我成功锻炼的机会越少,自信心就越弱,以致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
 十九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8、 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强项上
  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
  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会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
  勤加练习、勤加练习、最后还是勤加练习!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9、 要专心地做好一件事
  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最成大事者的商人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每个人做人办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讲,一个人就有一种手段,一个人就有一种靠自己手段获得成功的途径。无数事实表明,有些人就是太过于自信,想念自己确认的手段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但不知道这种往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他们总觉得离成功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实际上越来越远。

script for on gun shoot




一声枪响

【Warning】: 本文分类级别PG-13,即其中包含某些可能引起部分读者不适之画面,年龄在13岁以下的青少年请在监护人陪同下观看。不建议10岁以下儿童阅读。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二逼。
--- 灵致

********************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


2010年的夏天,晴,无风。
巴尔的摩,一座以犯罪率居高不下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城市。
当地时间上午11点23分,巴尔的摩华盛顿国际机场( Baltimore-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Thurgood Marshall Airport)。从中国上海直飞到达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并停靠在2号航站楼。
半小时以后,出口处慢慢走出的人群之中,有一个中国青年的身影很不起眼,但是仔细看,又与周围的人有诸多不同。
此次航班,有不少从中国过来的留学生,大部分人都拖着很大的行李箱,还有随身行李箱,要么有说有笑,要么顾盼神飞寻找前来接自己的朋友或同学。这位中国青年不苟言笑,神情严峻,仿佛在思考什么重大问题。其随身所带的,只有一个很小的登机箱,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个随机箱上贴着的是托运行李标签,而非登机标签。
青年径直走出机场,上了一辆直奔城区的快车(shutter)。

约大是这座城市里闻名于世的一所私立型大学,以医学和生物为长,其他学科建设也均在国际上排的上座次。
青年下车后,一声不响的径直来到位于家木校园(Homewood Campus)的NEB的计算机系。这里正在进行提前抵达学校的新生的接待会(orientation)。
“Hi,my name is Yiyang, from China.”(嗨,我的名字叫易阳,来自中国。),青年很简单的微笑,对正在负责接待的老生打招呼。
办了一些并不麻烦的手续,易阳知晓了系里的基本情况以及校园周边的住宿以及治安情况。
一个半小时之后,他又拉着行李,直奔其事先在国内定好的位于盆路西街(Pen Lucy St.)的单间公寓(studio)。
在这里,已经有了基本的家具,所没有的东西,易阳已经通过宜家官网(IKEA)定好,就等货到了。
打开皮箱,易阳拿出盖在表面的几件简单衣物,挂在了衣柜里。剩下的东西,只有三样,上面是一本苹果超薄笔记本,侧面是一个空白的日记本,封面上是黄山迎客松。然后,最下面是用棉布包裹的一个物件。
易阳小心的一层层的剥开棉布,里面露了出来。是一瓶红酒,产地加州纳帕(Napa),酿期2008。他用棉布檫了檫酒瓶的表面,然后就小心的放在了房间里唯一能坐的板凳上,然后把板凳搬的了房间里他事先和房东定好的简易床的床头。
天色已经不早,他感到很困倦,没有吃晚饭的他一头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几天后,开学了。
系里同一级的中国学生就那么几个,很快大家就彼此熟络起来。可是大家发现这个叫易阳的同学很让人费解。首先,他很少主动和中国人聊天,大家找他的时候倒是表现得很友好,能够帮的忙一定帮,但是绝对不说多的话。问他,也只知道他家乡安徽,在上海工作了几年,然后申请过来这边读书。
第一年的PhD学生的课程很忙,计算机系的课程因为经常需要做project(项目),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明智的最多选3门课。而易阳的做法让大家吃惊,他一下子选了6门课,然后几乎把所有可以睁开眼睛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高级算法到计算机网络,从离散数学到编译器设计,从数据库到图形图像学。易阳几乎是用让人称奇的毅力奔波在课堂与实验室之间,出色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project,然后家庭作业也做得非常好。
他似乎有无穷的精力,每天还早起去学校的Gym(健身馆)锻炼身体一个小时,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一个学期下来,易阳六门课都获得了A的成绩,甚至离散数学得了A+。这一个学期,他就本上就修满了系里所规定的第一个学年所要求的核心学分。

易阳的名气在中国学生圈里慢慢流传开来。因为他不仅外形俊朗,身高1米8,而且身体在一个学期的锻炼下来非常强壮,体型非常好,所以一些没有男朋友的中国女留学生对他怀有很浓厚的兴趣。
只是易阳似乎非常不解风情,很少和周围的人说话。最多也就是大家找他聊天或者帮满的时候义不容辞的搭上一手。他也似乎对男女之情不敢情趣。所以又些不怀好意者怀疑他是同志。不过很快就被一些男生否决了,因为易阳也很少主动接近男生。
正在大家琢磨不透间,时间很快就到了2011年的开春,那已经是第二个学期。
事情有了些令人感觉蹊跷的变化。
最先发现这种变化的是同住盆西街的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发现易阳时常在周末和2个黑人青年聊得火热,并且一起去玩,而他似乎从来没有和中国人如此过。
此外,有人发现这个学期易阳几乎没有选什么正劲的课程,而是只选了系里的2个Seminar性质的课程,然后就是独立学习学分,几乎是凑齐了所必须注册的学分。
易阳开始慢慢的不那么积极的来系里,来了的时候也很沉默。唯一不同的时候是有人发现易阳非常喜欢接近黑人。他有很流利的英语,擅长表达,很快就几个EE和CS的黑人学生打得火热。
中国学生的圈子是很少有人和黑人走得很近的。一些女孩子甚至每次遇到黑人都怕。易阳这种做法无疑让圈子里的其他中国学生所不齿。只是很多人不解他这种媚外的方式也太奇特了。

易阳依旧自我如故。他交了不少黑人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RAP,还有黑人那些特殊的打招呼的方式。
巴尔的摩离downtown(商业区)不远的几条街是有名的黑人聚集区,那里的治安是出了名的乱。晚上身上携带有枪支的黑帮分子大有人在。所以附近的人都很少在晚上出门,而向来以保守著称的中国学生是断然不会以身试险在晚上去黑人区的。
易阳在公寓的生活很简单,他很少在外面餐馆吃饭。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去不远的中国超市买菜,然后自己在家里做饭。第一个学期的他极少外出,而第二个学期,业余时间明显多起来的他开始在晚上出去活动了。有时候是和街上他所认识的两个黑人兄弟,后来他逐渐大胆起来。甚至有时候独自一人去Mt Vernon Place广场逛。
过了不到一个月,有人居然发现接近午夜的时候易阳独自前往Lexington Market附近几条著名的黑人区街道闲逛。并且还和街上的黑人搭讪。
他种种反常的行为让原来很多对他抱有好感的中国学生对他都敬而远之。

开学后一个月,似乎已经和不少黑人包括午夜街头游荡的黑人分子玩得非常不错。一个夜晚,他要求他一个黑人朋友Jack带他去核心黑人区的红灯区酒吧。
Jack开始很吃惊,很少有亚裔人士敢于尝试这个。但是熟悉当地情况的Jack答应了易阳的要求,夜晚时分带着他来到位于Saratoga街的玫瑰酒吧。那里有很多黑人聚集,据说还有不少黑帮分子。
“注意,易阳,不要试图去惹那些看上去像黑帮分子的人,特别是很多在胸部有纹身的人。”Jack顿了顿说,“很多帮派都有区别身份的特殊标记,比如最大的非盟黑手党在左边胸口有一个格瓦拉(Guevara)头像。”
易阳微笑,然后很认真点了点头。
那晚,易阳到了酒吧,他点了一扎啤酒,就和Jack坐在吧台附近聊天。不过Jack注意到易阳经常在打量四周的环境,尤其是附近坐着的一些黑人青年,仔细的辨认他们的纹身。他似乎对这些有很浓厚的兴趣。虽然他要求来红灯区酒吧,但他似乎对那些妖娆的女子没有丝毫的兴趣。
“你有见过左肩下面胸部有一个斧头摸样的纹身的年轻人么?”离开酒吧的时候,易阳问Jack。
Jack很纳闷,有些小吃惊,“你是说一个叫迪梵特帮(Defunct Mafia)的黑帮标志?”。
“嗯”
“他们不常出现这个街区。他们是一个很小的黑帮,但是据说以心狠手辣闻名巴尔的摩。”,Jack不解的问:“但你问这个干嘛?”。
“没什么,只是听朋友说起,好奇而已”,易阳还是那个招牌式的中式微笑,“你知道他们经常出没在那几个街区么?”
“听说他们时常有人出现在Montford街,那里有几个他们经营的酒吧”Jack说完,又说:“兄弟,你可要小心一点,那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乱去的,去年我有个兄弟就是因为在那里遇到麻烦和他们干了一仗,结果差点被枪杀。”
“嗯”,易阳点了根烟,又递了一根给Jack。


没过几天,有人向周围的人爆料说易阳买了一辆旧跑车,经常周末的时候出去转悠,车里面打开声音老大的音乐,很是拉风。不少人以为是一黑人在开车,不曾想到是易阳。
易阳不愧是易阳,买车不久,就开始在夜深的时候开车去Montford街转悠。并且开始逐渐出入街上一些酒吧和夜店。
他一向沉稳,最开始只在酒吧喝酒精度非常低的啤酒,打量周围的人,不发一言,仿佛心思也不在喝酒上。过个两三个小时就回家。过着一种奇特而令人费解的生活。
这样持续了一个月,某天晚上,他喝酒的时候,旁边突然靠过来一个衣着性感暴露的黑人女孩,女孩鼻翼两边都打着鼻钉。
“Would you like to buy me a drink?”(你想要为我买杯酒么?),女孩撩动耳际的长发,笑得很甜美。
黑人女孩易阳见过不少,但是这么性感的还真不多见。
“Why not?”(为什么不呢?)他也笑了笑。
他们两人就坐在那里聊起天来。易阳注意到,没过一会儿,就有好几个黑人青年从旁边走过,和身旁这位叫克瑞斯汀娜的女孩打招呼。其中好几个黑人青年,左胸上有一个很清晰的斧头标记。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女孩暗示易阳她在不远的地方有住所,问易阳是否有兴趣一同前往。
易阳笑了笑,从容的点了根烟。他现在明白这个女孩十有八九是个风尘女子。
他吸了口烟,点了点头。
于是,他们两人就一前一后出了酒吧,就在接的对面,他们走进了一个光线很幽暗的房子,走进其中一个房间。
灯打亮以后,易阳看到房间还不错。他依旧冷静的观察房间,以及窗外周围的环境,看准了自己车停的位置。最近的出口在哪里,以及房间里面的主要物件排放位置和角度等。
又过了半个小时后,一切都结束了。
易阳躺在床上吸烟,女孩整理了一下头发。扭头对他说:“请你付小费?”,她笑得很好看。
他又猛吸了一口,慢慢吐出烟圈。
“要钱可以,但我又一个要求”,易阳也笑了笑。
“什么?”
“必须要你后面的那些和你要好的年轻人来拿,”易阳很坚定,然后在左胸口比划了比划,“胸口有斧头纹身的那些年轻人。”
女孩很惊讶,她明白她可能遇到一个吃霸王餐的人了。只是她没有想到她遇到了第一个敢在这里吃霸王餐的亚洲人。
“你等一会儿,我很快就回来”。女孩起身离开了房间。
易阳接着抽烟,他能够听到女孩在门口的走廊上打电话,有些气急败坏。
不一会儿,几个上半身赤裸的黑人青年一脚踹开门,愤怒的冲了进来。
“You! M*****F***r!”(你妈的!)带头的那个一下子拔出了一把枪,直接对准了正在床上优哉游哉的易阳。
此时的易阳,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倒是接着吸了一口烟,没有说话,只是拿烟的手在床头的桌子上点了点。桌子上放了三张百元面值的美钞。
为首的示意了一下,后面一个青年马上上去拿在手里仔细在灯光下辨别了一下真伪。是真的,那个青年示意为首的。
这几个黑人青年显然没有明白眼前的这个亚洲人玩的是哪出。只是慢慢的收起枪,嘴里骂骂咧咧的准备撤人。
“慢着,”易阳的一声透着阳刚之气的中国口音镇住了正要出门的几个人,“还有钱你们赚不赚?”
易阳慢慢从口袋里又抽出5张百元美钞,拿在手里挥了挥。
这几个青年一笑,转身过来想看看这小子究竟想要干什么。
“很简单,”易阳知道他们不理解。“你们有两个选择,希望你们听好了。”
“第一,你们拿走这些钱,然后答应让我加入你们。 第二,你们可以杀了我,如果你们不选择其中一条,我会帮你们烧了这房子。”易阳镇定的笑着,点亮了手中的防风打火机,在他们面前晃了晃。
“你居然敢威胁我?”,为首的显然有些恼怒。
易阳耸了耸肩,“如果你选择动手,我很欢迎,因为我对生死本不在意”。他吸了一口烟,接着说:“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我有一辆车停在附近几个block以内的街道里,里面有一部车载GPS定位器,上面最后一次行程目的地是在附近,然后有一部没有关机的手机,可以很方便通过移动跟踪设备定位,并且最后我又一个朋友知道我来了这里,并且知道具体的时间。你必须找到这辆车,并且很平滑的处理好相关的东西,否者条子第一时间就找上门来,你们是很容易就被圈定的。”
“如果你不干掉我,那么相信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易阳再吸了一口烟,然后就盯着为首的。
几个黑人互相看看对方,被易阳这种气场有些吓到。他们低头商量了一会儿,为首的笑了,示意手下从易阳手中拿下钱。
“好,你要加入,必须秀出你的勇气和决心。”为首的顿了顿,“我们正有个麻烦活,你帮我们处理掉,如果处理得好,我就让你加入。”
易阳点了点头。


他们一行人出了房子。走过几个街区,就来到了一个地下车库改装的房子里。有两个黑人正在盘问一个墨西哥族裔的年轻人。
“头,我们揍了几个回合,这家伙就是不说。”,其中一个对正在走过来的头说。
“交给你”,为首的向易阳示意了一下,“这家伙提供信息给条子,缴了我们的货,但是他不愿意交代是具体哪个条子是他幕后的靠山,你如果能够帮我问出来,我就答应你。但是,如果这个人死了,你要担责任!”
易阳微微一笑,将手中的烟头甩在了地上。
他走进墨西哥人身边,此人已经被之前的两个黑人打得相当惨,鼻子也在流血。但是还算清醒。
“去拿一盆热水来,还有毛巾。”易阳对身后的人说。
众人不解,为首的也很好奇,示意手下去办。
易阳仔细的清理了年轻人的面孔,用热毛巾帮他将里里外外都打理干净,然后抱着他,说:“哥们,说了吧!这样省得你我也省得麻烦和痛苦。”
年轻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咬紧嘴唇。
易阳沉默了一会儿,转身对一个黑人说:“武器”。
一把枪递了过来,易阳没有接。他站起身,打量了一下车库,指着角落一个墙钉机说,把那个拿来吧。
易阳拿着墙钉机,仔细的用热水清洗了一下钉头。然后弯腰脱下了年轻人的左脚的鞋子。脚臭让后面几个黑人退了两步。但是易阳只是皱了一下眉头。
然后用热毛巾裹着墙钉机的机头,压在了其脚大拇指上。
抬头,易阳最后还是用很温柔的腔调说:“最后一次机会,说吧,听我一句话,说完这句话,回墨西哥城,这个世界再有你什么事。”
年轻人显然被这气场吓坏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想要说。
“啊!!!。。。”,一声惨叫响起在车库。
易阳迅速用热毛巾反过来包住年轻人的脚,血很快渗透了热毛巾。他起身,抱住因为疼痛而颤抖的年轻人,不停的拍其后背,然后说:“好,好,没事了,没事了,嗯?”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颤抖的身子稍微平缓了些,易阳在他耳边说:“说吧,讲了我保你不死,然后你可以离开这座城市。”
年轻人依旧沉默。易阳一声对不起之后,再度弯下了腰,墙钉机第二次对准了小拇指。
“我说,我说。。。。”年轻人止不住眼泪,“约翰・强森,巴尔的摩警察局刑警!F**k!!”
众人惊讶。易阳微笑了一下,帮他抹去眼角的眼泪,转身拿过最初没有接过来的拿把枪,转身顶住墨西哥人的头,转身对为首的说:“生还是死?你一句话。”
为首的被突然从微笑转成严峻的脸的易阳吓了一下。他思考了一会儿,说“放他走吧,我不想把事情闹大,而且知道了是谁是接头人就行了。”
易阳收起枪。将还在颤抖的年轻人从柱子上解开,然后拥抱了一下。他从口袋里抽出3张钞票,放在年轻人的手里,在耳边说:“听哥一句话,走吧,离开这里,离开这座城市。”
一群人出了车库,为首的开始对易阳赶起兴趣,他们交谈甚欢,特别是易阳特有的黑人式的用语让这群人一点都不觉得其是个亚洲人。


时间过得很快,不几个月,易阳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凭借聪明和勇敢,他很快就因为表现出色赢得了老大的信任,并且成了其左右手。因为亚洲人的面孔不容易引起被人的恐慌和注意,所以很多秘密的任务老大都交给易阳处理,而易阳也总能够将事情处理得很漂亮。
6月的时候,事情有些不顺了起来。迪梵特帮因为毒品交易的跨界问题和非盟黑手党的一些人纠纷闹得越来越大。
老大已经因为这事发过好多次脾气,实在忍无可忍之下,他咨询易阳对这件事的看法。
易阳的回答很简单:“冤有头,债有主。一味的忍让只能让帮会的势力越来弱,要就来干一场,让其他帮派也知道迪梵特不是一群孬种组成的乌合之众。”
老大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示意手下几个准备武器,再通过黑市购买一些没有持枪证记录和未有任何案底记录的黑枪。
易阳特别示意手下留意一下是否能搞到AK47连发式枪,在应对大范围对攻的时候会非常有用。手下结果通过各种方法搞到了一部。
他的意思是这一次就让几个核心的人员包括老大一起去和对方谈判,和平解决这件事。但是要在武装上坐好准备。
时间定在了6月23号,谈判地点也定好了。易阳指示手下去租用了Herz公司的多人座的Van,然后将后座全部铺平,拆除部分方便拆下的地方,后面留一个可以从后面直接冲下来的空间。
那天,由帮会老二开车,老大副驾驶。然后易阳在最后的位置上掩护。车内尽量装了些平时在帮会里作风凶悍的成员。


那天晚上,天很黑,云很低。
晚上9点,车准时从Montford街开了出来,前往Saratoga街。易阳一路上没有说话,握紧了手上已经上好膛的AK47,警惕的在最后面的那个位置上注视着前面的动向。他怀里揣着一个用棉布包得很好的东西。
走道President St和Pratt St的交叉口的时候,易阳心头一紧,深吸了一口气。
突然,一系列的枪响和火光过后,车撞在了街口的墙角处。
过了几分钟,车后门打开。
一只脚慢慢的从车里踏出来,是易阳。
房子前面的台阶上,易阳一屁股坐了上去。他镇定的吸了一口气,点燃烟,然后从怀中拿出那个棉布包裹的东西。
仔细的,他一层层剥开它。里面露了出来,还是那瓶红酒。产地加州纳帕,酿期2008年。
他用事先已经那好的开瓶器缓慢打开红酒,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不一会儿,远方巴尔的摩的警车正呼啸而来。
“岱阳,走好!”易阳的眼角已是泪水纵下。
忽然之间,一声枪响,震动四方.....


一个星期后。
巴尔的摩当地电视台报道:
“现在为您报道备受全美关注的巴尔的摩本月枪击案相关新闻。本月23日晚,在Presedent街,一名中国籍男子用冲锋枪枪杀同行的多名男子,之后饮弹自尽。共造成9名人员死亡。除行凶男子外,其余均为黑人,且为本地黑帮迪梵特组织核心成员。警方发现其死亡时有饮酒行为,且本人并不具有持枪证。
据警方透露,该名男子名叫牛易阳,来自中国上海,于2010年8月28日持学生签证来到巴尔的摩,就读约大计算机系PhD Program。据学校相关人员透露,该生在校期间表现优秀,课程均取得良好成绩。排除恐怖分子的嫌疑。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并非该男子第一次访美,3年前,其作为唯一的家属前往巴尔的摩参加其弟弟的葬礼。其弟弟牛岱阳是曾是约大化学系PhD学生,但与2008年12月12日晚遭遇抢劫,遭枪击身亡。警方事后查出可能是本地黑帮迪梵特组织所为,但最后因证据不足而当庭释放嫌疑人。此案尚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已经清查其位于盆路西街的住所,在住所内未发现任何与黑帮相关联的材料,也无发现枪支。警方整理了行凶者部分材料,发现了一个苹果笔记本和一个只写了一页普通日记本。
目前,行凶者在中国国内的身份也已查明。该名男子在来美之前在中国上海张江工业园区工作,成立了一个小的计算机公司,并且据称收入颇丰。但与2009年毅然卖掉公司,开始申请来美留学。”


















































--
Best,
Hongwei